呵呵,多虑了!罗友国笑着告诉他,到了春季采茶时,农场领导会发动所有的员工家属,上岛采茶,按工分计酬。
整个农场多少人?六千四百多正式职工!这么点茶山,不够分啊。
空场的前面,堆着几捆毛竹,还有四五个篾匠正在劈竹青,貌似在制作湘妃竹躺椅。已经有两把竹椅已经成形,只是尚未最后走火(制作竹椅的最后一道工序——用明火燎一下)
“欸!杨厂长在吗!这两位是香江客人,来岛上转转,想买点细茶,有冇?”罗友国也懂得扯虎皮做大旗,张口就将卢灿和丁一忠的侨胞身份顶出来。
“香江的?”正在剖竹竿的那位中年人,放下手中的篾刀,打量卢灿两人。
见穿着不俗,他笑着走过来,主动伸手,“我是东方红茶厂的办公室主任闵弘,不好意思,杨厂长去农场开会了,两位想要买茶,找我就行!”
这位应该接受过正规教育,一口官普挺起来顺耳多了。
“闵主任您好,我姓卢,来岛上游玩的,看见茶厂,便想着采购几十斤茶叶带回去。另外,我看闵主任做的那几把竹椅也不错。我家老人多,每人送一套,也要订购个七八套。”
茶叶、竹椅,带回香江送人确实不错,尤其是这种带有墨迹斑点的湘妃竹所做的躺椅,很适合家中那些老人歇息品茗。
“那感情好啊!”闵弘顿时喜笑颜开,仓库中的茶叶,那是公家的,卖多少与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可这些竹椅竹榻,是他们这些厂内职工冬季闲着无聊,做点手工活,准备送到市集上赚点生活补助,没想到还有香江主顾上门。
他指了指正在用明火焗竹竿的那位老师傅,“不是我替老刘师傅吹牛,他的竹木手工活,祖传的,岳州一绝!解放前,他家的竹木家具是沙市的抢手货!东瀛人特别喜欢!”
江汉平原上,有一个城市叫沙市,在进入二十世纪后,绝大多数人没听说过。但在清末民国,乃至建国初年,这座城市都非常繁荣。《马关条约》中,东瀛人指定的两大开埠港口城市之一,长江中上游物资转运、出口重镇,有着“小汉口”的美誉。
能够成为沙市开埠抢手货,卢灿来了兴趣。不知这位刘老手艺究竟怎样?能不能比得上郑光荣叔叔?
郑胖子正发愁好手艺人难找,如果这位刘师傅手艺好,将他带到香江,郑叔一定高兴!
卢灿向那张已经成形的竹躺椅走去,“老师傅,我能搭个手吗?”
老木工的都懂,搭手就是上手看货,但这种说法,在内陆已经很少见了。那位刘师傅六十岁左右,听见卢灿这句话,诧异的抬头看看,点点头,“你随便搭!”
语气很自信啊。
这是一把A字形支柱摇椅,底板为十五度的轻微圆弧,人躺在上面有轻微的晃动,很适合休憩。做工很不错,柔性竹板帘宽度一致,竹节排列整齐,靠背与椅面呈三十度角。左右扶手与地面平行,到抓手部位时,呈现一定弧度。
枕颈为半爿竹筒镂空为八根拦柱,卢灿伸手按了按,弹性不错,背部竹片应该削过。
卢灿将这把椅子侧放在地上,两手搭在A字架的两端,微微加力,左右晃动。
他的这一手,倒是让刘师傅侧目,没看出来,年纪轻轻,竟然是个老手。
卢灿的手法,有什么特别的吗?
竹躺椅的质量好坏,在于“前后劲”,而不在于“上下劲”。因此卢灿的检验手法,是侧倒左右摇晃,检验各个衔接部分是否严密。
如果有“嘎嘎”声音,竹椅做得再漂亮,质量也不行。
这些还是郑光荣教给他的。
这把椅子的声音是轻微的吱吱声,很结实!
卢灿将竹躺椅扶正,冲着老师傅竖起大拇指,“师傅手艺真好!”
“嘿嘿!”刘师傅面带得色,反问道,“看小兄弟手法娴熟,家中也是做竹木活的?”
“我一位世叔,在香江开了两家家具店,接触多一些。”
卢灿又按了按其它两把竹凳和竹榻,做工都不错,竹雕手艺也很好。尤其是四角竹榻,放置茶盘茶具,休憩时,非常搭!
“闵主任,这种湘妃竹躺椅,我订购八张,另外这种小竹榻,也来八张。”卢灿正愁着找不到借口包船运送师门藏品,这下有了——这些竹躺椅、竹榻的运输,是很好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