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西明离火 观雨听竹 > 第二三九章 相迎(第1页)

第二三九章 相迎(第1页)

第239章相迎

杨展与璟新都不曾来过邛州,樊一蘅将是献忠乱蜀之后南明朝廷抵达邛州的第一位当朝一品大员。

樊一蘅字君带,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当年进士及第时就四十多岁了,到了今年永历二年已经是七十有四。(钱海岳先生《南明史》记樊一蘅永历六年八月卒,年七十八)

在他官宦世家出身却并非少年得志的三十余年宦海沉浮经历中,放过襄阳知县,做过礼部祠祭,吏部考功,迁过榆林兵备,又巡抚过宁夏,与各路饥民、流寇、义军打过许多交道,在明末大厦将倾、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潮中,最终在崇祯年步杨嗣昌、孙传庭、洪承畴等人的后尘,一样逃不过被劾罢免的命运。

到崇祯末年献忠乱蜀,崇祯皇帝又想起他,下旨令其总督川陕军务,奈何道路相阻,敕命不达川蜀便已甲申国变。

直到隆武年福京重申前命,才由这位蜀乱中家破人亡的耄耋老者,组织起各路残兵败将,鼓舞起勇气,向川中剿抚。

献忠败亡,蜀中恢复大半,除了曾英、王祥、杨展、马应试各路兵马奋战,吕大器、樊一蘅实有筹画之功。

然而王朝末路,江河日下,诸镇复土后各据一方,督抚手中钱粮钱粮没有,权威也跟着朝廷威严一起丧尽,病体强撑的吕大器、年老疲惫的樊一蘅手里已经没有了任何可以令勋镇用命的筹码,于是一个多病一个年迈的二人,一个还在川东抱着病体奔走于诸镇之间,一位只能退回家乡,保守一方而已。

接到朝廷行在秘旨,王命所在,又是宗藩之事,樊一蘅不敢耽搁,从宜宾由身边唯一的孙儿樊曙率宜宾乡勇侍卫,一路奔波,赶奔邛州。

上谕所言会同上川南三司勘问,说白了就是当年很有威严的三堂会审、三司定谳,对付一方宗室强藩也足够了。

可到了今日,除了不顾老迈如己的还在为王事奔波用命,抚按、三司在哪儿?

按照大明初时制度,四川行省三司为布、按、都三司,分掌布政、按察、卫所,嘉靖后有巡抚、巡按、镇守太监各官及属官来分别行使权力,到崇祯年制度崩坏,再到如今,按理说抚、按、镇臣就得由老爷子作为总督自己来召集,上川南道守、巡、学三道三堂会商,督、抚、按三司定谳。

上川南势力最大的杨展,自行委任文武官吏,最近高兴了多少还给督抚面子,随着那位少年总兵赵南离一起报了几名知县上来,可是哪里还有三司用命的所在,分守、分巡、兵备诸道连官和衙都没有。

在上川南的文臣除了自己这个光杆总督,还有那个不去川北恢剿却在犍为跟袁韬形影不离鬼混的川北总督李乾德,就剩了窝在洪雅的上川南挂名巡抚范文光。

按说巡按御史该是那个爱管事的钱邦芑来,可人家一直远在贵阳,便能巡按全川,这时远隔千里去现找都来不及。

至于提学的学政,残存百姓的饥荒都解决不了,哪还顾得科举应试、教化抚民,真就那个邛州的少年人赵南离报了一个五品学政上来,叫什么慕……天蚕的。

这一番涉及到的蜀藩世子,也正是这个被他一贯看好的赵南离将其奉之为号召,驻节邛州。

其一直对外号称奉蜀王世子为号召,这本来是起义师时的惯用手段,镇将、士绅们初起兵时会把宗室拿来作为大旗扛起来,若是奉了朝廷号召,政令通达,宗藩便会依规矩退位归藩,不问兵事,杨展、王祥这类地方强镇,则根本不屑于弄个宗室做大旗,对于宗藩的态度一贯都是敬而远之。

至于这位邛州的蜀藩世子,从来也没什么大动静,甲申年蜀乱后也没谁再见过,而赵南离又是自己于川中最为器重的一员镇将。

尤其行在消息通了之后,赵南离便把当初以世子名义所下政令、所任官职都到自己这里一一报备,听凭任免,这也是恢复川南后自己在此做的唯一一件川陕总督职责范围内的事——为赵南离及辖下诸将请封。

当他循着随圣谕而来的秘搪所提供的线索,就行在蜀王失踪案与驻邛蜀藩世子贡使有所关联之事,前后一联想就明白了。

很显然,这就是宗藩内部继位纷争闹到了行在去,只怕到了蜀藩行邸一问,便知端的。

老爷子思量定了,先往邛州派人送去了一封信,然后分别给范文光、钱邦芑去信,约往邛州,也不知能不能把三司三堂凑齐了,但皇命所在,岂容轻忽怠慢。

实在也是没招了,老爷子带着自家留在身边唯一亲近的孙子,在二百多号乡勇的护卫下就上路了。

途经嘉定时,杨展闻讯相迎,盛情款待,又委派一名游击,率五百士卒护送。其实这边应付着老爷子,那头早把塘马放出去给南离通风报信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