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乌坐在地上,又休息了片刻,说:“陆公子,我刚才隐瞒我的真实身份,是不想公子也卷入此事。不过,公子武功如此高强,我想就是知道也不会有什么危险。”扬乌刚才见旦庆一个照面就将三人击倒,吓退一人,这武功,就是自己最佳状况也无法望其项背。
旦庆本来不是喜欢探听别人秘密的人,不过扬乌说得神神秘秘的,倒引起了他的好奇之心。
旦庆问道:“扬大哥有什么隐秘的事吗?”
扬乌说:“我叫扬乌,并非木易杨,而是手易扬,家父是新朝的大夫名扬雄,祖上本是姓木易杨,家父改为手易扬的。家父年轻之时在诗赋上极有成就,在任汉黄门郎时,借歌赋讽谏朝庭,没有取得任何成效,转而研究儒学和易经。后来家父仿《论语》书成《法言》,这本书受到很多人的批评和嘲笑,家父不以为意。不过,这几个人却是为了家父的另一本书而来的。”
旦庆听到扬乌之父如此博学多才,不禁肃然起敬。同时更加好奇起来,什么书能引起这么大的仇杀。
扬乌继续说道:“在下小时曾经和父亲一起写过此书,这本书是家父结合《易经》和儒家、阴阳家的一些观点,以及自身的观察与思考,呕心沥血写成的一本《太玄经》。这本书与道家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成家公孙述派人想从在下手中将此书夺走,以用来攻击道家。”
旦庆有些不明白,问道:“即使观点不一样,如何用此书来攻击道家?”
扬乌说道:“道家画有二曰阴阳,而玄经分一二三。这是立论根基的不同,如果说玄经是对的,那么道家的思想就不对至少根基是有问题的。据说成家秘密支持西域传来的一种教义,与道家有很大的不同,要在中土吸引信教的民众,必定要从根基上动摇道教的理论,而家父的《太玄经》正好是其可用的一个工具。”
旦庆也被他所说的《太玄经》引起了兴趣,问道:“何谓一二三?”
扬乌耐心的解释:“家父根据观察,认为事物并不是完成对立而生的,比如除了上下,还有中。这样就有左右中黑白灰,而这三,也就是中和灰,因为一二的影响,会产生千变万化。我们这一世界也正是因为有三,才得以丰富多彩。”
旦庆根本没有听明白,这一二三和世界有什么关系,不过大概知道了《太玄经》和道家的典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中庸之道。旦庆又问:“那太玄经是否可用于修炼?”
扬乌说:“按家父的推测,如果真正能掌握此书所讲的一二三,确实是可以修炼得道的,不过老实说家父也未修炼成功。反而是一个推崇家父此经的巨鹿人侯芭,在卜算上的造诣非常高。”
旦庆奇道:“只说过精通《易经》的人善卜算,没想到《太玄经》也可以。”
扬乌点点头说:“《太玄经》本就是仿《易》而作,易有八卦,相重得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每一爻都有一种解释,故可用于卜算。《玄》有四重,曰方州部家,以一二三错四重,共八十一首,每首有九赞,共七百二十九赞,每一赞也为一种说辞,故也可用于卜算。”
旦庆对易经一窍不通,听扬乌说得头头是道,知道扬乌也对《易经》颇有研究。
扬乌又继续说:“老实说,在下从小参与家父此书的编写,却也对之不甚了解,仅仅悟出了些武学而已。”
旦庆这回倒真的有些好奇了,听扬乌所说,其父只是一介文人,而扬乌却可从此经中悟出武功来,还和成家派来的人能打这么久,真是不简单。
旦庆走到三个倒在地上的大汉旁边,用脚一各踢了一脚,解开三人的穴道。
这三人迷迷糊糊坐起来,见他们的一个伙伴已经不见了踪影,想起之前的事,相互一望,颤声道:“公子饶命!”
旦庆哼了一声,说:“走!”
三人连滚带爬,向山下跑去。
旦庆回过来对扬乌说:“我还有其他事,你的伤怎么样?”
扬乌伸了伸手臂,说:“我这都是皮外伤,上了公子的药,已无大碍。多谢公子仗义相救。”
旦庆摆摆手:“见死不救,非君子所为。这几个人虽然跑了,但后面还会不会再找上来,我也不能担保,扬大哥自己多保重。”
扬乌抱拳道:“他四人追我一月余,如果不是他们之中有一个追踪高手,没有防备之下,让他们找到了行踪,也不会被他们给追上来。我本是要向关中躲避的,没想到越过巴山之时,慌乱之下跑到这荒野岭来了。现在我已有防备,他们再也找不到我了。”
“如此最好!”旦庆说道,“那我就告辞了!”
旦庆想起姬凤和晓绾还在等着他呢!他在这里耽误这么久,只怕稀饭都要煮成干饭了。
旦庆看没有时间再去找草药根茎,运起轻身术,穿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