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明修大政,又当修何等大政?”
嬴政平静的看向史禄。
史禄深吸口气,沉声道:“吏治。”
“臣在为廷尉之前,曾担任灵渠的监御史。”
“身为监御史除了负责相关水利,更主要的只能便是肃清吏治。”
“而在灵渠修建的那几年,臣便明显的发现,修筑灵渠的官吏中多有不当之吏,很多官吏都犯下了‘纵囚’、‘不直’、‘失刑’等罪行,这也导致灵渠的修建并不如外界知晓的顺畅,灵渠是这般,臣相信天下其他的郡县恐也多半如此。”
“而今天下积怨,臣认为绝大多数原因,出在官吏身上。”
“官吏不作为,或者乱作为,这才导致了天下沸沸扬扬,民众怨声载道。”
“因而想让天下局势改变首当治吏。”
“吏虽众,同体一也。夫同体一者相不可。且夫利异而害不同者,先王所以为保也。”
“明主治吏不治民,便是其中道理。”
“吏治不清明,再怎么治民,也是无济于事,因为根本不在民,而在吏身上,源头不做肃清,河水有如何能清明起来?”
“而关东之地尤为如此。”
“关东对秦法并不完全接受,地方官员跟朝廷多有忤逆,虽碍于朝廷威势,不敢太明目张胆,但背地却没少跟六国余孽串通一气,不然六国余孽又岂会如此猖獗,又岂能这般张狂?”
“若是能将吏治肃正,关东官吏不敢跟六国余孽为伍,六国余孽纵有鼓呼之力,也终究难以延续,更难有追随徒众。”
“因而臣恳请陛下重整吏治。”
说完。
史禄恭敬的作揖。
只是对于史禄的建议,嬴政却露出了一抹迟疑。
他看向史禄,凝声道:“关东所需官吏众多,若是真的肃正吏治,恐会造成关东大量官吏欠缺,此等办法,朝廷过往也曾提及过,只是碍于各种实际情况,最终并没有采纳,不知廷尉有何其他见解?”
史禄轻笑一声,淡淡道:“回陛下。”
“臣的确有些想法。”
“当初殿下在‘官山海’时曾提出一个见解,便是将商贾的职能固定,即专职专任,臣认为此等办法同样可用在吏治上,关东糜烂久矣,想要彻底豁清非短时能做到,朝廷也不当如此迅猛,若是中途发生变故,反倒会让朝廷难以自适,因而当择其一点而攻之。”
“只针对一处,其他的暂且无视。”
“如此虽也会对地方造成一定影响,却也不会太多,只要地方官署机构完成,缺少部分官吏,未必不能正常运转,而且若是真的缺失多了,朝廷却也可以重新任职。”
闻言。
嬴政微微颔首。
他看向顿弱,问道:“御史大夫认为此法如何?”
顿弱脸皮微微一抖,连忙道:“臣认为廷尉所言极是,关东民众积怨久矣,而这些积怨多为官吏造成,若是朝廷对关东官吏进行清洗,不仅能消解民怨,还能招揽民心,更重要的是,也能侧重打击六国余孽的嚣张气焰,让关东官吏不敢太过明目张胆的跟六国余孽媾和。”
“臣认为此法可行。”
见顿弱也表示赞同,嬴政这才松口道:“既然御史大夫也同样,那就按廷尉所言办吧,只是郡县日常处理的政事很多,又当从何事着手?既不能影响到郡县的日常工作,又能做到对关东官吏的极大震慑。”
顿弱跟史禄对视一眼,几乎是异口同声道:“从肃清征发黔首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