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颜师伯害怕被魏军发现,其实他知道很大可能,魏军已经发现了宋军踪迹,但是颜师伯也只能设法不让魏军发现。魏军斥候其实已经很接近宋军的埋伏地点,不过拓跋翰急于返回大营,所以魏军斥候并没有全面探查,只是简单探查了一番,然后就向拓跋翰汇报。拓跋翰也无法肯定宋军会不会埋伏,斥候只是看到宋军斥候,并没有看到宋军骑兵。至于宋军斥候,是宋军骑兵还是易阳城的斥候他也不敢肯定。但是拓跋翰只能相信斥候探查的结果。思考片刻,拓跋翰道:“传令大军,快速通过,不得停留。”“诺。”骑兵立刻开始移动,并越来越快。这个时候,宋军已经埋伏好了,由于是黑风军作战,基本都要近战,所以并没有布置铁蒺藜,不像神箭军,那是远程骑兵,为了阻止敌人靠近,利用铁蒺藜阻挡敌军是很好的选择。铁蒺藜是冷兵器时代常用的防御器械,据记载,战国时代就开始使用铁蒺藜。《墨子·备城门》记载,在战国时的城市防御战中,“皆积参石、蒺藜”。《六韬·虎韬》记载:“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寸。”秦汉以后,铁蒺藜成为军队中常用的防御器材,除在道路、防御地带、城池四周布设外,部队驻营时,也在营区四周布设。宋朝以后,为适应作战的需要,铁蒺藜的种类逐渐增多,如布设在水中的“铁菱角”,联缀于木板上的“地涩”,拦马用的“搊蹄”,在刺上涂敷毒药的“鬼箭”等。《宋史·扈再兴传》中记载,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金兵攻枣阳,宋将扈再兴“夜以铁蒺藜密布地,黎明佯遁,金人驰中蒺藜者十踣七八”。明朝军队广泛使用铁蒺藜。在戚继光的军队中,每名藤牌手、挨牌手“各带蒺藜十串,每串六个接连”(戚继光《纪效新书》),便于野战布营。明军战船上也装载大量铁蒺藜,大型船1000枚,中型船800枚,交战时,向敌船投掷,使敌人在船上难于行动和作战。铁蒺藜制造简易,敷设方便,除用铁铸造外,也可以用竹、木代替,2000多年以来,它一直是战争中应用的障碍器械。宋军对于铁蒺藜运用也很多,不仅仅骑兵配备小型铁蒺藜,玄武和巨鲸两卫在战船上也装备很多种铁蒺藜,还有拦截小型战船的用绳索连接在一起的铁蒺藜。宋军布置得绊马索上面就连接着不少铁蒺藜。魏军前方的骑兵正在迅速前进,突然战马就马失前蹄,骑兵被掀翻在地。由于魏军打算快速通过,这就导致后面的骑兵没能及时勒住战马,前方的骑兵很多被后方战马踩死。刚刚稳住阵型,两侧山坡上,也不能说是山坡,顶多是小土坡,飞来很多粗壮的树枝,这些树枝前方都被削尖,虽然粗糙,但是威力很大。一时间战马嘶鸣和士卒的惨叫交织在一起,场面极度混乱。拓跋翰焦急起来,一旦大军被拖在这里,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宋军并没有出现,树枝很快也没有再飞出来。“立刻清理前方,快去离开。”魏军立刻重整阵型,然后打算快速离开,结果刚刚前行不久再次遭遇绊马索。前前后后共经历三次,魏军士气低落,同时损失近二百余人,伤者也有近千人。拓跋翰也十分暴躁,这简直是折磨人,于是只能不断催促大军加速前行。然而再度被绊马索阻挡,拓跋翰也有些破防了,而这次没有削尖的树枝飞出,而是箭矢。连绵不断的箭矢,让魏军损失不小。“反击,不要乱。”魏军将领不断呼和,然而箭矢让很多骑兵落马,前方的绊马索让道路阻塞,一时无法通过。拓跋翰见状立刻下令,“立刻进行防御,前方立刻清理道路,迅速离开这里。”魏军,刚刚重新整队,两侧冲出宋军骑兵,这还不足让魏军害怕,然而当魏军骑兵看到宋军旗帜的时候,都是倒吸一口凉气。宋军旗帜上是一股黑色的旋风,黑风军。接着,又是一阵箭雨,魏军根本无力还手,这一刻,拓跋翰才知道巨狼骑军和黑风军的差距,哪怕黑风军是伏击。两轮箭雨,宋军不断接近魏军,随后宋军骑兵换成弯刀,准备近战。拓跋翰也有些担心,魏军如今士气低落,根本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于是,宋军骑兵接近,魏军就更加混乱。如此情况下,魏军只能选择突围,拓跋翰也不迟疑,立刻下令突围。然而宋军的攻击十分迅速,所以魏军很难组织突围,瞬间被截成两段。拓跋翰当机立断,立刻率领禁卫组织一部分骑兵冲着一处突围。由于拓跋翰的决定了魏军骑兵很多开始向拓跋翰方向聚集,并向那里开始冲锋。然而,此时,一名黑风军斥候迅速向着双方交战的地方狂奔而在他身后十里左右,一支三千人的骑兵迅速向这里前进。此时,颜师伯正在率军向魏军进攻,一名斥候来到后方压阵的副将那里。“启禀将军,魏军援军距此十里。”“知道了,再探。”“诺。”“立刻告知颜将军,魏军援军即将抵达。”“诺。”颜师伯此时挥动马槊,向着魏军进攻,刚刚刺出,将一名魏军骑兵刺于马下,传令兵来到颜师伯身边。“启禀将军,斥候来报,魏军援军即将抵达。”颜师伯没有迟疑,下令道:“全军撤退。”这种时候,宋军和魏军交战,魏军援军一旦加入,对宋军会造成极大的麻烦。黑风军令行禁止,很快就脱离战斗,向着易阳方向前进。就这样,拓跋翰以及麾下骑兵逃过一劫,不过这次巨狼骑军五千人,只剩下三千余人,前前后后损失一千七百余人,元气大伤,拓跋翰甚至右臂中了流失。:()刘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