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年代,英语对中国大众而言仍是一种相对陌生的语言,许多人并不完全理解这些话语,但总有那么几个通晓英文的乘客,悄悄地为周围的朋友翻译。
于是,知晓者渐渐增多,即使没有翻译,单凭那些外国人的表情和言语,也能猜出是在嘲笑谢父谢母他们。
同车的中国乘客,见自家同胞受此嘲讽,脸色都不由得沉了下来。
谢翊的面容更是阴郁,去年他苦学了一年的英语,虽然不敢自诩为高手,但基础对话尚能理解。
他面色凝重,缓缓放下刀叉,挺身而起。
冯东岭和方凯紧随其后,一同站立。
另一边,二宝见状急忙拉着大宝起身,觉得只站在那里还不够,干脆跳上了椅子,摆出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尽管这看起来颇有些孩子气。
此刻,谢翊三人并肩而立,个个身形魁梧,面容严肃,尤其是谢翊,那张天生带有几分凶悍气质的脸庞,仿佛在告诉所有人,他决斗起来绝不留情。
这份凛然气势,确实震慑住了不少围观者。
刚刚那片嚣张的笑声,瞬间减弱了许多,人们不难看出,这是典型的欺软怕硬心态在作祟。
“不过,”许秀芳的语调微微上扬,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我们尊重和理解,并不代表我们要接受无端的嘲讽与贬低。餐桌上,无论是刀叉还是筷子,都是文化的体现,而非高低贵贱之分。你我的不同,在于我们愿意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彼此的习俗,而不是像你一样,以偏概全,用自己的无知筑起高墙。”
那C国人脸色变幻不定,许秀芳的话似乎击中了他的软肋,让他一时哑口无言。
周围的外国人开始点头赞同,氛围悄然发生了变化,从对立走向了理解和包容。
许秀芳环视一周,目光温柔而坚定,仿佛能穿透人心,“我相信,无论身处何方,尊重与理解都是人际交往中最珍贵的礼物。我们愿意将这份礼物赠予你们,也希望你们能以同样的心态回馈。今日之事,若是一场误会,那便让它随风而去;若是有意为之,请记住,每一种文化都值得被尊重。”
她的话语落下,整个餐厅仿佛被一层温暖的光晕包围,那些原本紧张的气氛消散无踪。
外国友人们开始交口称赞,有的甚至主动向许秀芳他们表达了歉意,为之前那位C国人的失礼致歉。
谢翊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眼中满是自豪。
许秀芳不仅巧妙地化解了冲突,还赢得了在场众人的尊敬,她的智慧和勇气,让他深深折服。
许秀芳再次坐回谢翊身边,轻声说道:“有时候,解决问题不一定需要强硬,用理解和沟通搭起的桥梁,往往更加坚固。”
谢父谢母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周围华人的眼中也重新燃起了光彩,他们对许秀芳投以赞许的目光,心中暗自庆幸谢家有此佳儿媳。
至于那C国人,他沉默半晌,最终低下了头,虽然没有明言道歉,但从他的肢体语言中可以看出,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这场风波,就在许秀芳从容不迫的应对中,悄然平息。
而许秀芳与谢翊,以及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在这一课中学到了更多关于尊重、理解以及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这不仅仅是一次关于筷子与刀叉的争论,更是一次心灵与文化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