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用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才将铁营的掌旗手给训练成熟,在这半个月里面徐安的肺都快给气炸了!
这些人算是徐安挑的比较机灵的人,可一个个的拿着旗子就像是煞笔一样在那里乱摇一通,徐安嘴皮子都磨破了喉咙都喊哑了教了一遍之后立马就忘记。
这让徐安一度陷入到自我否定中去,徐安甚至认为他不适合当这个总教头,连这几十名掌旗手都训练不好还怎么训练几千人的部队?!
最后还是赵胜指出了问题,因为这些弟兄大多数都不认识字,而徐安所设计的旗语又过于复杂,徐安旗语如果编写成册的话少说也都有上万字左右。
赵胜指出的问题徐安下去进行了认真思考,最后在原有的基础之上简化了旗语,不过徐安对之前的第一版旗语并没有放弃,而是准备让掌旗手熟悉了简化版的旗语后再来慢慢的熟悉完整版的旗语。
旗语经过徐安的简化之后弟兄们上手就简单多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铁营的掌旗手勉强能做到传输接收前后左右等一些简单的旗语。
至于更高深的包抄迂回、前后夹击、两翼钳制中心突破、还有变换阵型等等一些高难度旗语,还尚需一段时间才能掌握,不过现有的旗语已经足够满足铁营日常的训练。
最后徐安和赵胜一起合计了一下,将旗语给编成一些顺口溜,让掌旗手把他给背下来,这样一来也能快速的掌握操作旗语的技巧。
掌旗手的训练也只能到这里,军队里重要的兵种也不止一个掌旗手,侦察部队也一样重要。
古代的侦查部队被称之为“斥候”,这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侦查部队要细分的话得有很多个兵种,铁营以前的侦查部队构成就很简单,就只是王铁亲兵下属的一百多号人而已。
经过徐安的编制改革之后,铁营的侦察部队人数总的算起来差不多有七八百号人,是以前的好几倍多。
古代侦查部队细分为这么几种,塘兵、哨探、夜不收、细作,甚至逻兵也有部分侦查部队的职能在里面。
逻兵在部队行军状态时除了负责维持纪律弹压随时出现的动乱之外,还有就是负责找出隐藏在行军路上潜藏的威胁,比如在林子里行军时要找出潜伏在灌木丛里敌人。
塘兵部队的作用上一章已经详细的讲过这里不表,不过塘兵除了作为侦查部队之外还承担着送信的职能,所以塘兵实际上是侦查兵加通讯兵的结合体。
哨探也叫哨马,塘兵部队有步塘兵和马塘兵,但哨探部队只有马军,所以也被称之为哨马,马塘兵也被称之为塘马。
如果这两类侦查部队是以人马具甲的骑兵来充任的话,也被称之为“哨骑”和“塘骑”,不过一般情况下很少有部队能这么奢侈,毕竟骑兵本身供养就困难,怎么可能将侦查部队也给骑兵化呢?!
但是将这两类侦察部队给骑兵化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他们是在一线接敌的部队,如果实力不够的话阵亡率是非常高的,培养一个塘兵和哨探也是很不容易。
虽然塘兵给骑兵化的很少,但是哨探给骑兵化的特别多,就连明军里面也有不少的哨骑。
马塘兵五人一塘,一次出动最多五十人,而哨马一次最低出动是一个队或者是一个哨,甚至的有的时候是一个满编司即500人。
做一个简单的比喻。
塘兵是紧紧连着大军,就像是是一根风筝一样,每一塘的塘兵就像是风筝的线,第一塘的兵就是风筝,捏着这根线的人就是中军主将。
而哨马则更像是一个飞出去的无人机,这个无人机出去之后完全和中军主将失去联系,所有的反馈信息得要等到这架“无人机”回来之后才知道带回来的情报。
塘兵的侦查距离是在离大军二十里地左右,而哨马的侦查距离则是在一百里甚至是两百里之外的地方!塘兵传递信息是即时传递,而哨马则是早上出去晚上回来,或者是今天出去明天回来。
也正是因为哨马侦查距离过远所以哨马一次出动的人比较多,这也是怕在外面遇到什么突发情况难以应付,出去的人多一些万一被攻击也能跑回来几个。
总的来说塘兵是近距离侦查,而哨马则是远距离侦查,一远一近,这样一来接收到的情报也能使得中军主将能更好的安排行军路线。
大军在开拔前一天估算出下一站大致的宿营地点在哪里,派出哨马去到宿营地点进行侦查,并找出一个适合大军驻扎的地方。
在派出去的哨马回来之后中军主将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来决定是否按照原定路线进行行军。如果哨马在前方遭遇攻击或者是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则应迅速改变行军路线。
这是在行军状态下时哨马的侦查工作,如果是驻扎状态下,哨马则是要在以宿营地点为中心,六十里半径进行来回搜索,搜索附近是否有异常情况,每日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