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亦雪摇头而笑,“他们海外务工,县衙倒不会阻挠。若是定居海外,倒也沦不到县衙管。到了吕宋,办理那边的户籍便是。”
乔如松明白她的意思,只要人出去了,是想落户吕宋,还是再回家乡,那就不是江陵县衙说了算了,这叫先斩后奏。
不过,营建队去吕宋,他这个总负责人,自然也要去。乔如松却是有些犹豫,“亦雪,你嫂子现在可离不得江陵,再说小铁八月份还要参加院试。”
乔亦雪无奈的扶额,“这又不是说不回来了,咱们商船一年也要去个一两次,你随时可以跟船回来。过得二、三年,你要想定居吕宋,便将他们接过去。”
乔如松闻言连连应是,脸上露出笑容。
乔亦雪解决了这些问题,乔如松便高高兴兴出去了。营建队去了海外,整个吕宋的各项工程都可以包下,无法想象能赚多少银子。
以乔如松对这个妹子的了解,若不是她有十足的把握,必然不会让他出去冒险。只是,他要去吕宋,自然也要和温氏商议。
他先过去适应个两三年,若是觉得不错,干脆将温氏和小铁也接过去。如今手里有银子,再不像过去那样畏缩,眼界也颇为不同,没有什么故土难离的情结了。
刚才提起小铁,乔亦雪不由得又想起初回家时的震撼:乔家十名子弟参加县试,通过了九个。四月份九人参加府试,竟然全部通过!
乔家出了九名童生!
而且这九人中,年纪最大的魏铁柱也才十五岁,年纪最小的小铁才六岁!
这才是名符其实的童生!
乔亦雪无法不惊讶,她自己六岁时,才上小学一年级呢,不过会背几十首诗词,都经常被夸天才了。那小铁这六岁的童生算什么?
不过,洪应明却对院试不乐观。按他的说法,这九人能通过县、府两试,不过是走了捷径,仗着死记硬背,将洪应明作的几种考题文本都背下来了。
院试可就不同了,这是由朝廷派出翰林担任学政,三年一任。
院试三年两试。然而,湖广学政突然被提拔到京师为官,五月份新派来个姓董的学政,本来明年才举行的院试,提前到今年。
洪应明不知董学政的根底,便无法预测人家的出题范围。如果今年不参加,下次院试可就只能等后年了。
洪应明不愿花费这么长的时间,教乔家子弟,因此今年便让九人参加院试!
当然了,最主要是院试的难度非府、县试可比,可不仅是考对经义的掌握情况,还需要有较深的理解才行。
尤其是还会涉及到各种朝廷公文写作,如论、策、诏、诰、章、表等等。这些虽然都有固定格式,却也不是短短几个月就学得完,用得熟。
洪应明当时说的话,也是相当气人,“秀才是科举一途之始,终究有些难度。孩子们还小,没什么定性。今年若是参试,最多一、两人有机会。”
“若是明年再参加院试,那就能多有几人考中秀才。不过,有一、两人取得功名,与乔娘子也交待得过去了。”
这话是赵氏转述给乔亦雪的,虽然她已经有些佩服洪应明,却仍然觉得他泡泡吹的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