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
吕不韦应了一声,对守门寺人打了一个眼色,后者高唱道:“秦王传见韩国使臣——”
不久,两名穿着韩国官服中年男子走进大殿,躬身行礼。
“外臣张直、郑国拜见秦王。”
“平身。”子楚略微点头。
“谢秦王。”
“两位来使有何事?”面对这两人,他早就从嬴政那里知道,对方要做什么,但仍旧压抑不住内心的震惊。
“回秦王,我王听闻贵国遭逢大旱,特派外臣前来献策解厄,以表我王的至诚修好之意。”张直说道。
子楚点点头,问道:“不知你们有何良策?”
郑国上前一步,开言道:“副使郑国有图献上,可保关中沃野万里,永不再受干旱之忧,以此表现我韩国对秦国的友好之意。”
“快呈上来。”
随后,数名内侍将一份巨大的图轴抬了进来,郑国俯下身子,亲自打开。
正是后世那条赫赫有名的“郑国渠”。
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企图疲劳秦人,勿使伐韩。但以天下局势而言,郑国渠工程宏伟,规模浩大,称得上是两千多年前之壮举!
虽说郑国是韩人,但却有“工匠精神”,哪怕后期在真实目的败露后,仍旧不忘修渠。
子楚从台阶上走了下来,站在图轴之上,脸上的表情看不出是喜是悲。
“我王特命外臣禀明秦王,郑国可以留在贵国作为客卿,造福大秦。”张直急忙补充。
“好,韩王的礼物,寡人收下了!”子楚点点头,重新做回王位。
“王上,臣还有疑问。”吕不韦站了出来。
“丞相请讲。”
“请问贵使,不知修建此渠需要多少人力?需要多少年?”吕不韦直奔主题。
“每年约三十万众,最快需要十年。”郑国说道。
“耗费这么长的时间,投入这么多,根本无法解决当前的旱情,请王上三思!”蒙骜站了出来。
高产良种虽可解决秦国,乃至整个天下的粮食问题,可若是没有足够的水源,再好的庄家,它也是长不出来的。
“此渠事关秦国百年大计,寡人认为可行,郑国听封:寡人封你为大秦都水长,总领修渠之事。命,地方所有官员,全力配合,违令者,严惩不贷!”
既然要修渠,过程中必然会侵害到某些氏族豪绅的利益,这种时候,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心软!甚至必要的时候,子楚不介意动用一些强硬手段!
“郑国领命。”
“贵使远道而来,寡人已经为你们备下酒宴,稍后有两位相国亲自相陪。”
“谢秦王。”两人躬身谢过,慢慢退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