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翁已在数日前下葬了。”
“这次我前来有两件事:一来是为了感谢十公子之前救治阿翁的恩德;二来,阿翁临终前给了我一封信,希望我能够亲手交予十公子。”
说罢,郑如从袖中取出了竹简,双手高举递给秦长青。
秦长青接过来,翻开郑国写的竹简仔细地看了一遍,又看了一眼郑如,脸上没有任何异样的表情。
如他所料,郑国想让他给郑如安排职位。
从字里行间,秦长青隐约感觉到这封信很可能是在他被软禁前写的,所以内容里还提到了对郑如的各种安排。然而,秦长青没想到自己在这之后不久就被软禁了,导致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等到软禁结束,一切都不同了。
望着手中的竹简,秦长青沉默了很久。郑国的心意他非常清楚——他想让郑如去尚书司任职。在郑国去世后,郑府的地位急剧下滑。即便郑如的兄长郑丰担任了三川郡的郡丞,但由于其官位较低,影响力也极为有限。虽然郑丰继承了郑国的爵位,并有机会进入朝廷,但这仍不足以恢复昔日的荣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郑氏的衰落已成定局。面对这种局面,郑如怎能不感到凄凉?他送完书信,秦长青久久不说话,那种疏离之感他也清晰地感受到了。
毕竟,世态炎凉。郑如心中明白,秦长青身为大秦的十公子,现在一心在争夺王位继承权。若郑国仍在世,他肯定会乐于相助;而现在郑氏一族失去了影响力和话语权,秦长青又何必要接纳郑如呢?沉默片刻后,郑如实在忍不下去了,主动开口说道:
“十公子。”
“阿翁的信我已送到,并不想打扰您太多,我就先行告辞。”说完,郑如准备往外走。秦长青把竹简放到几案上,坐了下来,淡然地问道:
“你知道你父亲信中写了什么吗?”郑如停下脚步,淡淡地说道:“对于信中内容,我略有所知。”
秦长青继续说道:“那你知道我刚才为什么一直没开口吗?”郑如摇头表示不知。
“你以为和其他人一样,看到你郑家败落,便对我冷淡无视,这你就误解我了。”秦长青笑道,“我当年地位卑微,若不是郑兄代为引荐,可能至今都无缘见到尊翁。那份恩情我牢记在心。而今你想找个合适的仕途,我又怎么会拒绝帮助?”
秦长青接着解释道:
“之前我一直犹豫,其实是我在想怎么安排你。尚书司的职务早已在一个月前就排定了,那些官吏正恪尽职守,我能随便调整吗?”
然而,他还是打算尽可能地为郑如争取些职位。考虑到这种情况后,秦长青继续说:“目前,有两个职位供你挑选。”
其中一个只是一个跑腿的小吏。“对于你来说,这样的位置的确是大材小用,但相较另一个,你或许更易接受。”“至于另外一个……”
“考工令!”“原本我是不愿意让你做考工令的,并不是轻视你的能力,但尚书司中的考工令职位与其他部门有很大的不同。”
“不过……我想问问你。”
“郑兄,你在乎名誉吗?”郑如愣住了,越发困惑:什么时候考工令的职责与名誉关联上了?
思索片刻后,他说:“请十公子说清楚点,我不大明白。”
“我希望你能不仅是尽职尽责的官员,而是要冷酷、甚至可以视生死于度外的官员。因为,我接下来交付给你们的职责会遭到许多人的责骂,骂名少不了。”他继续解释道:“我不想让你去干这个职位,因为郑国有恩于我;但现在尚书司的位置只有那么多,其他人已经占了很多,我不可能强行替换掉他们的职位,故也只能请你暂时接受这一个位置了。你仔细考虑看看,我不**。”说完。
秦长青继续书写文书。
郑如在一旁站立,神色变化不定。
他知道,秦长青绝对不是在虚张声势。凭两人的地位和关系,秦长青不必这么做。
另外,郑如也能看出,秦长青显然不愿意提供更多细节,决定权在他自己手上。要么安于做一个小吏,要么成为一个酷吏。
终于,在沉思许久后,郑如下定了决心。
郑如坚决地说道:“下吏愿担任考工令。”
秦长青沉声问道:“你确定不再考虑一下吗?”
郑如坚定地表示:“下吏已经决定,无论您交代何等政务,必将全力以赴,不负所托。”
秦长青抬起头,看向郑如,最终点了点头。他其实已经猜到郑如会这么回答。郑如出身贵族世家,骨子里带着一份傲气。在其他部门或许会接受小职位,但尚书司情况特殊,朝中许多重要官僚的儿子在此处任职,郑如怎能甘于永远处于人下?
因此如果他要进入尚书司,必定会选择担任考工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