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再买地,工厂雏形
眼见两人都没什么意见,王志勇顿时放下心来。
既然已经决定了,那接下来就是打开手脚大干一番的时候了。
在这之前他先是看了一眼两位师傅之前做好的油烟机,不得不说这两位的技术真的不错。
除了电机是之前他购买的其中一款,剩下的零件全部是两人手工打造的。
赵抗战负责标尺寸画图裁切塑形,吴全志负责焊接。
前面一个两米多宽的四棱锥铁皮漏斗,漏斗底部是一个圆形的空洞,上面焊接了一个纯手工打造的铁皮管子。
前半段大概三十公分的管子里有四个小支架,风扇跟电机就用螺丝固定在这个支架上面。
再往后还有一段可以拼接到上面的直角弯管道,同样是纯手工打造,这个是伸到墙里面通向外面的部分。
看完以后,又打开试了一下,王志勇发现效果非常不错,吸力大,不漏气,就连自己要求的那个接油污的凹槽都做了出来。
当然,因为是第一次做没什么经验,噪音不可避免的大了一点,一部分是铁皮外壳震动导致的,另一部分也是这时候技术水平限制导致电机跟风扇本身的问题。
这些后续慢慢都能解决,只要有了东西就可以了。
至于不满意的地方,那当然也有,其中一点就是他当初说的时候忘记了,这油烟机是平着的,
到时候用的话需要挂在头顶上,太高了影响效果,太矮了又容易碰头。
对此他借鉴了后世的那种方法,让两位师傅看能不能做成45°角那样的形式,到时候靠在墙上从侧面吸烟,这样顶部就不容易磕到头了。
对于他这个想法,两人完全没有任何意见,立马答应下来。
王志勇对此还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是自己之前没说好,
只是无论是他还是两位师傅都不知道,就是这个小小的变动,却是这个行业发展几十年的成果。
按照油烟机的发展历史来看,整个在国内的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第一代油烟机,大概七八十年代完全自己制造的时候,那种梯形构造,抬头碰头的样式就是第一代。
后来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针对第一代油烟机总是碰到头的问题,国内市场开始全面模仿西方成熟的设计造型,
也就是那种底下是平的,吸烟面很薄,大概十几二十公分,上面有个大屁股里面是烟道的造型。
可是这种造型是人家西方煎牛排用的,压根不符合本土国情,完全扛不住中餐烹饪的油烟。
最后才出现了两种结合以后改进的侧吸式油烟机,也就是王志勇所谓的45°角贴在墙上的那种。
可惜的是,干活的人不理解,只是照着做,王志勇脑海里有成熟的产品外观,但是压根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只是觉得好用方便。
就这么阴差阳错,只要做出来,别的不说,光是这个外形设计就领先别人几十年。
当然,一个油烟机肯定没这么简单,包括控制啊,静音啊,风力啊等等里面都有学问,
但归根结底,说白了,整个油烟机其中一半的技术含量就是风扇加漏斗这么个形式,其他的不论什么统统可以说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
交代完两位师傅以后,王志勇这边也没有闲着,既然要开工厂那肯定要先有地方。
他这里地方不小,可总不能把工厂开在闹市区吧?何况后面还有居民区,他可没那么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