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涉及到国家社稷,必须要严肃的处理。朱林没有敢自作决定,当即找到了朱元璋进行汇报。
科举要比高考一类的考试规格高出太多,高考只是考大学,但科举出来了之后,你是真的可以做官。
累死高级国家公务员考试,一半进士最次都可以当县令。
如果被查出来科举舞弊,舞弊的人,监考的人都逃不过。
舞弊的方式有很多种。最低的就是单枪匹马单人作案,比如夹带小抄。
如果是夹带小抄作弊的话,被发现就会终身禁考,同时赏几十板子打的半死不活予以教训。
这也是分作弊未遂和作弊既遂的,如果是在贡院外面被查到作弊,那么便是直接赶走,终生不录用,如果是在贡院抄答案的时候被发现,不好意思,打板子的基础上坐牢或者流放。
高级一点的那就是团伙作案,或者是通天代带飞
你要是贿赂考官或者是顶替他人的成绩,这发现了,可是要杀头的。冒名顶替贿赂考官发现直接,删号重练,砍头或是杖杀。
朱林见过韩立的卷子,确实是乙上的等级,按理来说是已经录取了他的名字,没有出现极有可能是被人顶替了。
奉天殿。
“儿臣朱林拜见父皇。”
“老五有什么事非要找几个见我。”
“儿臣有要事要禀报,涉及到我大明的科举取士是否公正,涉及这天下的士子是否清白,涉及全国的人心能否凝聚,涉及到我大明的信誉是否良好。”朱林一脸严肃的说。
“这话是什么意思?你小子如此的严肃正经,倒是让我有些不习惯了。”
“我怀疑这次科举有人舞弊,有人顶替了其他考生的名字和成绩,成为了进士。”
“什么?此言当真,你有证据吗?”朱元璋的语气急转而下,直接从疑惑变成质问。
“儿臣有证据,这次的取士标准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又分上中下三个品级录取,是录取乙级以上的卷子。”
“卷子由大臣传阅更改,其他的人也可以观看,儿臣便看了其中的卷子,并记录下了其中的内容。”
“当时这个卷子的评级是乙级上等,按理来说,这个卷子一定会被人录取,但是如今金榜上并没有这个人的名字。”
“拿到了成绩,却没有被录取,这是什么情况?”
“这不可能呀,作弊的概率是很低的,所有监考的老师进行阅卷的时候都会有统一的分条贴上考生的籍贯和姓名,用的是谁的卷子都不知道,难道是说?凭借着字体便可以作弊吗?”朱元璋说。
“还有这件事,你是怎么发现不对的?”
“因为被替换的名额是昭宁郡主的兄长的,也就是我大舅哥的,我本来可以直接给他找一个工作,但他硬是要参加科举科举,回来之后便将所写的内容告诉了我,他认为自己答的不错。”
“儿臣半信半疑,因此,借助身份的便利,调查了一下被录取的考生试卷,果然发现了他的那份卷子,他所说的和卷子上的内容一模一样。”
“原本以为他会录取,但放榜之时并没有他的名字,现在有两种怀疑,第一种是抄名字的人漏抄或者抄错,第二种情况下,便是有人舞弊,顶替了他的名字。”
“韩立之前是白莲教的人,这些年一直低调做人做事,没有什么名气,所以极有可能有人以为他是一个毫无背景的考生,才敢这么对他。”
“原来是他,没想到啊,他居然还能考上进士。”
“无独有偶,这样的事情能发现一个肯定还有其他的隐藏其中,我觉得我们应该彻查这次科举,将所有的成绩先留下,进行卷子的重新审阅,看看有没有人作弊。”
“如果科举舞弊一直存在,选取的名额被人操纵,怎么还有半分的公平可言,而且科举的本质是为皇上为太子选取天下的才能出众之人,却成了那些人结党门生之所在,这不是动摇我大明统治的动根基吗?”
朱元璋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科举制度是隋朝的时候产生的,当时门阀士族掌握着天下所有的资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朝堂之上全都是这些门阀的人,他们把控朝政和皇权进行对抗。
皇室一族久而久之,便会被这些门阀裹挟架空,从而使得大权旁落。
因此,皇上出台了科举取士的办法,通过考试收揽天下有才能的人提拔这些人成为皇上的门生,从而对抗门阀。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却有相对的公平,而科举制就是保证这相对公平的一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