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叫嚷和质问,已经带动了所有人的情绪。
崔云昭深深吸了口气,她不顾孙掌柜的反对,直接站到了凳子上,居高临下看着这一群饱受摧残的人们。
她沉了一口气,然后才大声道:“都安静!”
这三个字让她说得掷地有声,虽然声线依旧单薄,没有叫嚷的人群那么壮大,可她身上那种临危不乱的态度,还是让最前面的几个人闭了嘴。
崔云昭见有效果,便立即道:“都听我说!”
她见那煽动人心的男人已经来到了倒地女人的身边,便没有让孙掌柜去救她,反而目光炯炯,一一扫过在场众人。
不知道为什么,她这般笃定平静的态度,反而让大家安静了下来。
没有人再叫嚷了。
他们仿佛被人点醒了一般,正迷茫站在人群中,都有些不知所措。
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崔云昭深吸口气,继续大声道:“我出身博陵崔氏,是博陵崔氏嫡次女。”
这话一说出口,有的人就惊呼出声。
博陵崔氏是百年世家,曾经出过那么多匡扶国祚的朝臣,出过那么多贤臣名相,即便他们没有多少见识,也知道博陵崔氏。
而此刻,给他们施粥的人居然是博陵的崔氏女。
只有一瞬间,他们几乎就要信任崔云昭了。
博陵崔氏这个巨大的荣耀之下,是数百年来崔氏子弟孜孜不倦的努力,是一代又一代的先祖们呕心沥血,才换来了今日的一切。
崔云昭短短几个字,就让形势逆转。
崔云昭看那高大的男人要继续煽动,便立即开口:“我如今已经成亲,嫁与博陵军使霍檀,霍军使的名声,武平的百姓应当也听过。”
这一次去武平剿逆,霍檀是头功,他的名声自然有人听过。
果然,下面立即有人议论。
崔云昭紧接着说:“我之所以会来施粥,正是因为夫君征战归来,同我说武平有许多流民,我看天寒地冻,大雪封门,不忍心你们忍饥挨饿,流离失所,特地让家中的粮铺筹集粮米,过来施粥。”
“我出身博陵崔氏,又嫁与军户,因何会害人性命?”
“这么多粮食,可不可惜?”
崔云昭一字一句,清晰明了地把自己施粥的原因都阐述清楚。
有的流民已经在博陵北城门外待了几月,甚至见过霍檀,闻言便叫嚷:“霍军使是个好人,脾气很好的。”
这年月,大凡无关都脾气暴躁,打打杀杀从不在意,霍檀在这些人里简直算是儒将了。
尤其是对待流民,他偶尔见到难处还会帮上一把,名声是极好的。
有崔氏在前,霍檀在后,崔云昭的话一下子就让人信服了。
于是,流民中有人就说了话:“这大冷天,好心人来施粥,怎么可能害人呢。”
“就是的,刚才本来都要排到我了,现在又要重新排,这不是坑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