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问题,这次回去我会向上级请示再调一个营过来,同时,会从兰州的拖拉机厂给咱们申请50辆拖拉机过来。
至于第三个问题,粮食可以送到基地晾晒,沙尘暴来时,咱们能抢收,到时候咱们也要成立粮食加工厂,就近入库,就近加工。”
一场会议,开了两个小时,就农场各项事务汇报交流后,何雨梁又下地查看了刚种下的蘑菇及土豆情况,基地现在有12名农业专家,负责不同的研究项目。
一个人当一个团队用,确实有些力不从心,负责种地的战士们轮流开着拖拉机在田野里紧张地挥汗如雨。
他回到基地后,第一件事儿找到政委汇报农场情况。
就是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基地的办公条件好了很多,工程兵部队给基地拉了两百多公里的电线,同时也结束了与外界联系全靠电台的生涯。
政委见何雨梁到来,起身给他倒了杯水,又坐在办公桌前,关心问道:“农场情况怎么样?”
粮食问题一直是基地的重中之重,基地领导以及国防科工委那边儿都非常重视。毕竟制约基地发展速度的问题除了环境就是物资补给。
同时三年困难时期带给中国人的伤痛太过沉重,从死亡人数上来看,几乎相当于又打了半次抗日战争。
如果关于粮食的问题能靠自身解决,那对基地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儿。
面对政委期待的眼神,何雨梁喝了口水,给政委递了支烟,笑着说道:“青苗长得不错,我看加上土豆,红薯等作物,咱们基地这一万多人终于不用勒着裤腰带过日子了。
哈密瓜和葡萄长势也不错,今年战士们能吃上新鲜水果。如果今年能把大棚弄起来,战士们也能捞着新鲜蔬菜吃吃。”
“是嘛?”政委闻言,激动地站起身来,感叹道:“以后终于不用为粮食发愁了,有了农场,咱们算是彻底在这地方扎下根,以后不管10年,20年,哪怕100年,咱们都不怕再闹粮食危机。
我要给你们请功,不容易啊!同志们不容易。”
何雨梁欣慰地笑了笑,说道:“都不容易,农场不易,咱们基地的战士,工人,科学家们也不容易,不过总算是过去了。对了,政委,咱们水库的事儿需要抓紧,等天气一暖和,汛期就要来了。
还有农场那至少还需要一个营的兵力去帮忙,等作物成熟的时候,还需要更多人。还需要至少50辆拖拉机。
另外,我还有个想法,我打算在农场成立农业研究所,咱们目前多项技术都已经成熟,咱们可以研究推广的事儿了。”
政委对于农场的成绩明显很满意,对于何雨梁的提议完全没有否定的意思,等何雨梁说完,他直接开口说道:“关于农场的事儿,你有什么想法,打个报告过来,我们党委讨论补充一下,交上级审核。
另外,农场的规模还是不够,咱们基地周围的绿化也还不够,光秃秃的,也没啥生气,你要抓紧解决。
等今年底,至少还有两万人要常驻咱们基地。你要人我给你人,要钱我给钱,但是,你要保证多了人也要保证咱们自给自足。
还有,成立农业研究所的事儿,明显保守了,咱们走得稳的时候,步子可以迈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