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梁一个人闷在书房,思考下一步的计划,奈何耳边总充斥着家里小孩的吵闹声。
他走出书房,如何和何冰两人围着兔子争吵着给兔子取名字,旁边扔了一堆外院里的菊花苗。
丈母娘则坐在一旁,看着院里的俩孩子露出满足的笑容,手上一针一针纳着鞋底儿,时不时用针头在头发上划一下,
何雨梁也搞不清这样的原理是啥,也不知道全国的纳鞋缝衣服的妇女是如何做到统一的。
“娘,明儿再做吧,眼瞅着天就黑了,伤眼睛。”
丈母娘从腿上的萝筐里挑出一根线,将线头放嘴里打湿,虚眯着眼睛,试图将线穿过针孔,尝试了几次却始终不能成功。
“人老了,不中用了。前些年穿针引线,一下就成。来,梁子,你帮我试试,这鞋底就剩这一点,今儿纳了,明儿就能上鞋面儿。”
何雨梁接过针线,借着光穿过针孔后,又递给丈母娘,“您这是给谁纳呢?”
丈母娘突然有些失落,“给何冰和来福孩子纳呢,如意现在喜欢穿皮鞋,你们小两口也喜欢穿皮鞋,也就俩孩子不会嫌弃我这手艺。”
“娘,您说啥呢,穿皮鞋是工作需要,就我心里想的,还是您纳的千层底布鞋穿得舒服,走路踏实。”
丈母娘笑了笑,眼神也亮了一些,“那我得空,再给你纳两双,只要你们不嫌弃我这不中用的老婆子就好。”
“您这话说得,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哪有女儿女婿嫌弃当娘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您才是咱家的定海神针呢。”
丈母娘看了看院里嬉闹的两孩子,有些欣慰,“不嫌弃就好,我在这家除了做做饭,看看孩子,其他也没啥用了。”
这话让何雨梁心里一紧,突然回过味儿来。
别家终日为钱财生计发愁,家里父母也会想办法挣钱补贴家用,而他们家完全不用为这些事儿操心。
家里孩子教育也是小两口在管,由于理念的不同,丈母娘压根儿插不上手。
丈母娘这是觉着自己在家没啥用,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情绪里。
难怪最近总忙着操心李来福家的事儿,这是在那儿找到存在感了。
“瞧您说的,您帮我们把孩子看着,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免除了咱们的后顾之忧,是咱家的萧何,没有您,咱家不得乱套了。”
这时,李寒珊在屋里走了出来,她刚也听到两人对话,对着丈母娘说道:“我看呐,您就是闲的,白面儿吃着,隔三岔五一顿肉,有啥事儿都是我和您女婿在外挡着。
这日子,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不然您哪来的闲心在这逢伤悲秋。”
丈母娘被女儿一顿埋怨,脸色瞬间变得灰暗,何雨梁见状,急忙拉了拉李寒珊胳膊。
“拉我干啥?我说得不对?你让她满四九城看看,有几家老人儿孙满堂还不是在为家里发愁的,就现在这日子,真不知有啥好愁的。”
这话也就李寒珊这做女儿的能说,换了何雨梁,丈母娘能去跳了什刹海。不过李寒珊这话说得有些过分,中老年危机,并不是这样解决的。
“不会说话就别说,那是你娘,遇到问题咱们要解决,靠吵架,靠埋怨能解决问题吗?”
李寒珊的吵闹,引起俩孩子注意,站起身来,怔怔地看着三人。
何雨梁见俩孩子有些害怕,将李寒珊往屋里一推,让她不要在家里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