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小度中国古今奇案 > 第229章 布鞋上绣着荷花(第1页)

第229章 布鞋上绣着荷花(第1页)

弘治年间,苏州城阊门外,有个声名狼藉的纨绔子弟,名叫张文学。他的父亲是个在城里颇有名气的讼师,整日忙于官司,对儿子张文学的管教也就疏忽了。再加上家里人的溺爱,张文学便成了苏州城里的一霸,整日游手好闲,与一群恶少为伍,横行霸道,欺男霸女,俨然一副“土皇帝”的模样。

这张文学仗着父亲的势力,与官府衙役们关系非同一般。他时常孝敬衙役们,又时不时请他们到青楼酒馆潇洒一番,因此衙役们对他的所作所为也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闹出人命,也就得过且过了。

中元节这晚,张文学又带着他那帮恶霸朋友出来凑热闹。看完鬼游行后,他们来到元妙观前,看江湖艺人卖艺,还不忘对过往的妇女们评头论足一番。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个身着月白竹布衫的少妇,外面罩着元布镶洋缎夹背心,下系一条元色洋纱裙,脚上一双水色布鞋上绣着荷花,娇艳动人。少妇手里还牵着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小女孩长得清秀可爱,长长的脸,细细的眉,瘦瘦的身子,扎着一对丫角,像个小精灵似的。

张文学一见到这少妇,眼睛就直勾勾地盯上了她。他厚着脸皮上前搭讪,想占点便宜。那少妇一见他那不怀好意的眼神,顿时厌恶地瞪了他一眼,转身就想避开。

在苏州府繁华的街头,张文学的一瞥仿佛被那少妇的绝世容颜勾走了魂魄。他误以为少妇对他有意,便厚颜无耻地一把抓住了少妇那如玉般的手。谁料,少妇的眼中闪过一丝愤怒,抬手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将张文学打得眼冒金星。她怒斥道:“你这无耻之徒,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占我便宜!也不打听打听,我顾氏可不是好惹的!”

张文学在苏州府横行霸道惯了,被他调戏的妇女数不胜数,但还从未遇到过敢如此反抗他的人。他觉得当着自己一众朋友的面被打,颜面尽失,顿时恼羞成怒,与少妇厮打起来。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就在这时,少妇身边的小女孩突然冲上前来,一边喊着“放开我娘”,一边紧紧抱住张文学的大腿,张开小嘴便咬。张文学吃痛,愤怒之下挥手一掌,却没想到小女孩柔弱无力,如何能承受他这雷霆一击?小女孩瞬间倒地,口吐鲜血,气息奄奄。

少妇见女儿被重伤,心如刀绞,她放下张文学,紧紧抱着女儿痛哭。她一边祈求围观的人们救救她的孩子,一边怒斥张文学这个杀人恶魔。周围的人见状,也担心自己受到律法的惩处,纷纷上前将张文学团团围住,防止他逃跑。

有人迅速喊来了捕役,将张文学拿下。原来这少妇娘家姓顾,嫁给了一个名叫李四的屠夫为妻。顾氏之所以敢与张文学叫嚣,一是因为她丈夫李四是个凶狠的屠夫,谁若欺负他的家人,他必定持刀相向;二是因为顾氏娘家有兄弟五人,若是屠夫不能敌,这五兄弟便会蜂拥而上,要么大打出手,要么骂遍整条街。

张文学此刻才知自己惹上了大麻烦,他面色惨白,心中暗自叫苦不迭。而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也让苏州府的人们议论纷纷,纷纷猜测这位敢于挑战张文学的顾氏究竟是何方神圣。

在苏州府的一隅,顾氏以泼悍着称,她依仗着屠夫丈夫和娘家兄弟的威势,在街头巷尾无人敢惹。然而,这天,命运却让她遇上了横行霸道的张文学。两个平时从不吃亏的刺头,这次相遇,本是旗鼓相当的对峙,却没想到五岁的小女孩意外成了这场冲突的牺牲品。

小女孩的惨死,让顾氏心如刀绞。她怎会善罢甘休?当即召集娘家兄弟,誓要让张文学偿命。屠夫李四和顾家兄弟也义愤填膺,准备到官府告状。然而,就在他们筹备之际,张文学的父亲,那位狡猾的讼师张老先生,却主动上门了。

“列位,小女已死,我深感痛惜。但逝者已矣,生者还需继续。不知列位打算要多少银两,才能放犬子一马?”张讼师语气平和,却暗藏玄机。

顾氏哪肯依他,坚决要张文学偿命。李四和顾家兄弟也纷纷表示,要让张文学受到应有的惩罚。一时间,七个人七张嘴,哭声骂声交织成一片。

然而,张讼师却始终保持冷静,他缓缓说道:“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但我那犬子若死了,你们又能得到什么?无非是与我张家结仇。冤冤相报何时了?我看不如坐下来好好谈谈,谈拢则罢,谈不拢就衙门见。到时我那犬子还不一定会偿命呢。”

顾氏听后更加愤怒,但李四和顾家兄弟却犹豫了。他们看见张讼师起身欲走,反而拦住了他,要求商议具体事宜。最终,在金钱的诱惑下,双方达成了协议,原告和被告串通一气,各执一词。

回到张家后,张讼师立刻为张文学开脱罪责。他巧妙地编造了一个故事:张文学牵着驴子行走时,驴子突然受惊乱踢乱咬,不小心将李家女孩踢死。张家愿意赔偿损失,并请求免去张文学的死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知县询问原告时,他们也按照事先商定的口径回答,说是驴子受惊伤人。按照大明律的规定,驴踢死人,驴主应被杖一百、流三千里。但在这个糊涂的知县看来,既然原告和被告已经私下达成协议并赔偿了损失,而且驴子受惊是意外事件,他便打算减免张文学的罪责。

然而,这个案子却引起了人们的质疑。事发闹市、人证众多,知县为何不提讯当事人、查明真相?更何况驴子踢死人这样的案件,难道不应该检验尸身以辨明真相吗?但糊涂的知县没有这么做,他的上司们也没有。就这样,这个案件在层层官僚的敷衍塞责下,竟然逐级通过了复核并申报了上去。

在明朝弘治年间,苏州城的一桩离奇案件,犹如一颗被抛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这起案件,原本只是街头的一场争斗,却最终牵扯到了刑部和大理寺两大司法机构,甚至惊动了弘治皇帝。

案件一度在刑部搁置,那些昏庸的官员连卷宗都没看完,就草率地奏请对张文学处以杖刑一百,追缴二十两银子给死者家属。他们仿佛是在玩一场走马观花的游戏,全然不顾案件背后的真相。然后,这桩案件就像是被踢皮球一般,递交到了大理寺。

大理寺卿杨守随,这位以明察秋毫着称的官员,亲自审理此案。他不像之前的那些官员那样敷衍了事,而是认真提审了相关人犯,找来证人逐一核实情况。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发现证人所述与原被告的陈述大相径庭。这究竟是谁在说谎呢?

杨守随再次提审张文学,这恶霸起初还一味抵赖,只说是驴子受惊所致,与自己无关。但杨守随早已对张文学的为人了如指掌,对他的话嗤之以鼻。于是,他下令对张文学动用了大刑。张文学哪里受过这样的折磨?在一顿酷刑之下,他终于招认了,是自己踩死了那个无辜的女孩。

这一下,案件的性质彻底变了。原本只是一起意外伤害事件,现在却变成了故意杀人。更何况被害人是一个年仅五岁的幼女,这更加激起了人们的愤怒。大理寺决定在原有处罚的基础上加等,判处张文学斩立决,并追缴其家财产的一半给死者家属。

然而,刑部对大理寺的判决并不买账。他们认为大理寺严刑逼供,导致犯人胡乱指认。大理寺则针锋相对,坚持自己刑讯罪犯是合理又合法的。两个部门争执不下,弘治皇帝也犯了难。最终,他下旨要求各部门恪守职责,不得互相推诿。同时,他特意加了一句:“张文学,着即处斩!”

这起案件虽然告一段落,但它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黑暗。张文学当众踩死五岁幼女的行为令人发指;而他父亲的所作所为更是助纣为虐,为儿子的死埋下了伏笔。从判案过程来看,知县不作为、各级上司尸位素餐的态度更是让人痛心疾首。这样的人浮于事的态度正是导致明朝最终走向衰亡的根源之一。

历史的发展从来没有偶然性,每一个微小的因素都可能推动历史的车轮向前滚动。如果当时的官员们都能恪尽职守、君主能励精图治的话,也许明朝的辉煌还能延续下去。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明朝最终走向了灭亡的命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