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小度中国古今奇案 > 第34章 赵匡胤后人(第2页)

第34章 赵匡胤后人(第2页)

而从犯刘育则遭受了凌迟处死的酷刑,另一从犯张靖也难逃厄运,被判腰斩。

然而,赵世居真的谋反了吗?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神宗皇帝为何对此案如此追究?前面已经提及,蹇周辅办案完全是按照神宗皇帝的心思来的,显然,这是皇帝想要整治赵世居的手段。

赵世居的父亲赵从贽,身为赵匡胤的孙子,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亦得哀荣。他留下了12个儿子和9个孙子,赵世居便是其中的第三子。如此显赫的家世,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赵从贽膝下子嗣众多,为何神宗皇帝的视线却偏偏锁定在了赵世居身上?这其中缘由,或许可以用一句俗语来概括——枪打出头鸟。

在宋朝的宫廷之中,赵匡胤的子孙们如同行走在薄冰之上,他们深知自己的身份是皇帝的威胁,也是皇帝防范的对象。因此,这些皇亲国戚们大多选择了明哲保身、低调行事,生怕一个不慎便落入皇帝的法眼,成为把柄。

赵德芳的儿子南康郡公赵惟能、孙子南阳侯赵从贽,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老实本分,循规蹈矩,从不越雷池一步。对他们而言,皇帝赐予的封号和封地已是莫大的恩宠,哪里还敢奢求更多?

赵从贽的三子赵世居却是个异类。根据蹇周辅的调查,赵世居性格不羁,喜好结交一些不寻常的人物,谈论军事机密,甚至怀揣着谶纬之书,探寻天文变异和朝廷得失。更为要命的是,在赵世居的藏书之中,竟发现了《星辰行度图》和《攻守图术》这样的禁书。

《星辰行度图》乃是观察星相变化之作,这类书籍关乎国家政局的走向,历来只有官方才有权阅读。赵世居一个民间子弟,竟敢私自研习,这无疑是对皇权的挑衅。而宋朝明文规定,民间禁止拥有“天文图谶,邪教妖言”之书,违者斩无赦!至于兵书,同样是朝廷严令禁止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于妄议朝廷,更是任何朝代都不容之事。赵世居不仅在私下场合谈论朝廷得失,更将这些言论付诸文字,这无疑是自掘坟墓。仅凭这三项罪名,便足以让赵世居身败名裂,甚至性命难保。

蹇周辅呈上的调查报告中详细描述道,李逢作为赵世居的座上宾,竟然知晓“太祖后当再有天下”这句神秘谶言。他借宗教之名,暗中煽动赵世居,密谋造反大计。报告中还提及,赵世居常与一位名叫李士宁的江湖术士相聚畅饮,甚至赠予他一把利刃。

这些所谓的事实真相究竟有几分可信度?外界对此一无所知。若真有其事,那先前负责此案的点刑狱王庭筠为何未能察觉?这不禁让人生疑。

蹇周辅虽以善于刑讯逼供着称,但他所办的案子能否经受住历史的考验,尚存疑问。表面上看,此案证据确凿,似乎无懈可击。但仔细推敲,却不排除这是神宗皇帝借题发挥,用以打击政敌的可能。

回想1067年,年仅十九岁的神宗皇帝初登大宝,他胸怀壮志,渴望一展宏图,振兴大宋。两年后,在王安石的支持下,大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然而,这场变法并未如神宗所愿般顺利推进。太皇太后、太后均对此表示反对,甚至连神宗仅有的两位胞弟也站在了变法的对立面,其中尤以神宗的四弟赵頵态度最为坚决。

神宗皇帝与胞弟赵頵在御苑中击球消遣,两人间的气氛却异常紧张。赵頵突然提议道:“皇兄,我们今日何不打个赌?若我胜了这局,你便罢黜青苗、市易之法如何?”

青苗法,乃王安石推行的新政之一,意在扶持农民,政府于农忙时节发放低息贷款,待收成时归还。此法一出,地主阶级的利益受到冲击,他们的高利贷生意大受影响。

而市易法,则是在东京设立市易务,政府收购滞销货物,待市场短缺时再行卖出。此举虽避免了奸商囤积居奇,却也触动了某些人的既得利益。

神宗皇帝本欲大展宏图,振兴大宋,却不料宗室成员竟也插手朝政,这让他心中郁闷难当。更何况,赵頵身后还聚集了一批大臣,成为变法道路上的巨大障碍,不仅威胁到朝廷的权威,更对皇位的稳定造成了影响。

主持变法的王安石,乃是一代强人,他主张对反对者坚决反击。然而,在强大的反对派压力下,神宗皇帝还是在熙宁七年(1074年)被迫将王安石罢相。

在这个时期,赵頵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他频繁地上疏议论政事,大有得寸进尺的势头。他的肆无忌惮甚至让身边的幕僚们看不下去了,他们纷纷劝诫道:

“大王身为天子的亲弟弟,不沉湎于声色犬马之欢,反而潜心于书海之中,这固然是高尚的品德。然而,您屡次干涉朝廷的决策,这可不是让太后安心的行为啊。”

言下之意,这样的举动无疑会引起皇上的警惕。他们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神宗皇帝确实开始感到不安。因此,神宗决定借题发挥,敲打一下赵頵,让他收敛一些。

其实,赵世居对神宗皇帝来说,根本构不成什么威胁。他只是一个州团练使,手中并无多少实权。更何况,赵匡胤已经去世七十多年,时间的流逝足以让一代人忘记曾经的辉煌,两代人则几乎可以完全遗忘历史。如今,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当年的事情?还有谁知道赵匡胤这个名字?

因此,宋神宗敏锐地抓住这个案子,将其作为打击弟弟赵頵的契机,巧妙地将他牵连进这起扑朔迷离的谋反案中。

事实上,赵頵府中的医官刘育,被揭发为谋反案的参与者之一,最终遭受了凌迟处死的酷刑。自此以后,嘉王赵頵变得异常谨慎和低调——“王矍然亦悟”、“尔后惟求医书,与其僚讲汤液方论而已”,仿佛一夜之间从政坛的漩涡中抽身,过上了与世无争的佛系生活。

医官刘育是否真的参与了“谋反”,这似乎已经不再是重点。重要的是,这起案件成功地让嘉王赵頵收敛了锋芒,神宗皇帝的目的已然达成。

嘉王赵頵作为反对派的领军人物,他的沉默无疑给整个反对派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群龙无首的反对派,在失去了主心骨之后,也变得规矩起来,不敢再轻易挑战神宗皇帝的权威。

有些人甚至猜测,这起案件或许是反对派借机打击王安石的阴谋。毕竟,王安石与本案的关键人物李士宁关系密切,这使得整个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有人甚至断言:“查李逢是为引出赵世居,由赵世居牵出李士宁,则是为了扯上王安石。”在这场权力与阴谋交织的较量中,究竟谁才是幕后的操纵者?

这个结论显得极为荒谬,简直经不起任何推敲。若真如此,宋神宗定会极力压制此事,避免其继续发酵,毕竟王安石可是神宗心中的定海神针,不可或缺。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神宗似乎巴不得此事闹得越大越好,牵连的人越多越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再者,若这起案件真的是为了打击王安石,那么他理应避嫌,在案件处理上保持沉默。但令人惊讶的是,王安石竟然出面力保李士宁,最终使李士宁只受到杖脊之刑,并被流放湖南,这种从轻发落实属罕见。相比之下,其他主犯或被凌迟,或被赐死,下场凄惨。

这一切恰恰说明,王安石似乎成了这起事件的受益者。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为何神宗会如此反常地处理此案?王安石又为何会冒险出面力保李士宁?这一切谜团,都让人不禁想要深入探究,揭开这起悬疑案件背后的真相。

一个不容忽视的铁证摆在眼前:此案发生于正月,而到了二月,曾被罢免的王安石竟奇迹般地复出。这无疑进一步印证了神宗皇帝正是借此案重创了反对派,从而为王安石的顺利复出铺平了道路。

不难看出,神宗皇帝精心策划了这场以赵世居“谋反”为名的政治风波,意在敲打以他的弟弟、嘉王赵頵为首的变法反对派。这场风波最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让神宗达到了目的。

而在这场政治风波中,王安石无疑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他坐收渔利,成功复出,得以继续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相比之下,赵世居则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他本是一个大大咧咧、缺乏足够政治敏感度和警惕性的皇室子弟,毫无防备之心。在这场政治斗争中,他无辜地成为了可怜的牺牲品。

宋神宗恐怕怎么也想不到,在他死后七十多年,因为赵构无嗣,赵德芳的六世孙赵伯琮竟意外地登上了大宋王朝的皇位,成为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这一事件无疑为这段历史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让人不禁想要深入探究其中的奥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