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内部的猫腻就是来自于晋商商会的本身。”
“其实商会和朝堂一样,里面也有着尔虞我诈,商会的会长掌握着资源的调动,如果可以担任会长,那自然可以获得数不清的利益。”
“康家便是凭借着这个地位上的优势获得的财力够多,才要想着修建运河,巩固自己的地位,甚至让晋商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商会。”
“有一句话叫做看到那小子挣钱比我亏钱还难受,就可能在商会反对康家的势力中有人做了手脚,故意泄露康家修建运河的消息,让周边的人抬高价格,逼得康家不得不高价购买修建运河的材料。”
“这样,高出来的差价会让康家原本的预算不足,因为之前调集民夫贿赂了官员,这又是一笔额外的支出。康家之前给京杭大运河也捐钱了,还拍卖了盐引和煤矿,耗损了康家的财力,哪怕是百年的财阀,也禁不住接二连三的放血。”
“隐藏在商会中的幕后黑手,正是抓住了康家最虚弱的时候,原本康家想要让商会帮忙共同修建运河,但是被商会中的幕后黑手故意阻拦,只能通过借钱的方式度过难关。”
他们只注重了眼前的利益,只注重内耗,却没有想到长远之事。
“由于物料的成本实在是过高,康家确实没钱,只能收回发给百姓的钱继续修建,如果修建成功,运河彻底拥有了航运功能,自然能快速的回本,或者那些人看到了希望,也不至于逼得康家破产。”
“幕后黑手终于等到了自己想要的之前,把康佳逼上绝路,就是为了让康家拿到百姓的钱,这时候,鼓动商会里的人问商家要钱,甚至不需要利息,就是要拿走康家手上所有可以流通的银子。”
“这样一来,修建了一半的运河就完成不了,而百姓也就没钱。矛盾激化之下,便会把这个篓子捅破,就像滚雪球一样,一直瞒不住,砸到朝廷的面前。”
“我怀疑商人之间的狗斗,却逼得百姓受苦朝廷背锅。”
“虽然康家本来就该死,但是并不是没有自救的可能,这完全就是有人使坏。”
“当然了,以上都是我的猜测,抬高物价挑拨矛盾舆论压力断人资金链。这种下作的手段实在是太常用了。”
“如果朝廷修建运河的时候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办呀?”朱标有些担心。
“其实这才是康家失败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朝廷上的实际支持,朝廷没有发钱,没有发人才导致康家修建运河成本飙升。”
“官府做背书,谁敢抬价?真以为我物价局收拾不了他们吗?想通过抬价的方式要大明国库里的钱,我看他们是活腻了。”
“我建议直接将山西税部的衙门里的主要负责官员也抓到应天严加审问,他明知道物价上涨,却没有向上汇报进行调控,本身就失职。我怀疑他和幕后黑手也有勾结。”
“好,按照你的意思办。”
“商人之间追名逐利,我们可以不管不顾,但是损伤了朝廷的颜面以及百姓的性命那就不得不管了。”
“父皇是什么意思?”
“杀一儆百,朝廷已经很久没有动刀了,让他们忘了自己是个什么处境了。”
“明白。”
伴随着朱林发觉了猫腻,朱元璋的圣旨落下,锦衣卫快速的深入调查果然发现,山西的税部衙门已经被晋商中的第二大家族周家家主周宣买通。
变成了一个睁眼瞎。明知道物价波动过度,却故意隐瞒不报,让朝廷的税部没有及时察觉到这次危机,如果及时察觉,说不定这个灾难都不会发生。
既然查到了幕后下黑手的,自然便没有放过的道理,为了整顿税部的吏治,朱琳直接让锦衣卫把山西的税部衙门查了一个底掉。
果然,当发现有一只蟑螂的时候,便会有一窝蟑螂,整个税部衙门有七成的官员贪污或者被人收买,这些人早就失去了原本监控物价,调控物价的能力。
不仅尸位素餐,甚至是罔顾民生和民情。
这些贪污的官员简直都不怕死,就像飞蛾扑火一样,明知道是自取灭亡,依旧是孜孜不倦的前仆后继。
放朱林的话就是说这些人全部有取死之道,没必要有半分的同情。
原本这种小事直接交给当地官府审理就可以了,然后该流放的流放,该杀的杀,上报到刑部进行批准之后,便会秋后问斩。但是朱元璋的意思是杀一儆百,那么便将这些人押解到奉天进行公审。
奉天殿。
“父皇老五的办事效率很高,根据他得到的消息,几乎已经印证了猜测,现在只要将周家的人押解回来进行对峙,这个案子便可以了结了。”
“我看了一下这次的幕后黑手,还有制造这场惨案的主谋山西的承宣布政使和都指挥使都难辞其咎,税部被老五自己清洗了一波,据说有不少的官员贪污。”
“对于胡惟庸和其他地方的睡布有没有问题,你是只字不提呀,太子。”朱元璋问。
“父皇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很明白,而且你也清楚圣旨,你会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件事情就不能这么算了。胡惟庸收取了太多的不义之财,滥用职权干预地方势力,培植亲信党,也和浙东集团大搞党争,甚至是联合李善长以及淮西勋想要把控整个朝堂。”
“原本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忍了,但是他做的如此过分,也就没有必要留着他了,让老五把他一块处理掉。”
“暂时已有的证据只能证明胡相国收受了一些贿赂,但是他毕竟于国有功,一般的人收会杀了也就杀了,这毕竟是一个丞相,会让人诟病您有兔死狗烹的嫌疑呀!”朱标的担忧不无道理。
“毛骧要不了多久,便会收集胡惟庸的罪证,到时候各种死罪便会精彩纷呈,我们随便挑几条就可以了。”朱元璋这言语中对着锦衣卫有着十足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