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穿越崖山 > 第179章 泉州之战十三(第2页)

第179章 泉州之战十三(第2页)

“快,快撤退!”泉州码头,李恒顾不得昏迷不醒的蒲寿庚,带领着一批已经上岸的元军仓皇而逃。

至于说蒲寿庚,死道友不死贫道,李恒才不会管他死活呢。

“快跑啊!宋军来了!”一群喽啰们,丢掉手中的武器,脱掉身上的衣甲,只恨自己爹妈没给多生出来两条腿。

历史上前后夹击灭亡大宋的李恒,此时也好不到哪去。

头盔早就不知道丢到哪里了,骑着马,在亲兵的护卫下快速逃窜。

至于说后面跟着的那些两条腿的,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

小兵们被俘虏了还有可能活命,自己要是被活捉,那可就死翘翘了。

就算投降宋朝,现在也不是时候啊,现在压根就不叫投降,这叫被俘。

就算投降那也要有投降的本钱。

人家吕文焕投降的时候手里至少还有一座襄阳城。自己现在啥也没有,投降是不行的,一定要逃出去!

想到这些,李恒又急忙狠狠地抽打了几下胯下战马。

战马吃痛,哀鸣一声,跑得似乎更快了一些。

码头就在眼前,宋朝战船开始慢慢靠岸。

远处泉州城的轮廓依稀可见。

宋代诗人李邴曾写到:“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商贾云集、帆樯如林。

伴随着潮起潮落,各国商贸在此来往络绎不绝。这便是泉州商贸繁华最好的描述。

泉州,依山面海,风光如画,被古人盛赞为“山川之美为东南之最”。

泉州,又称为“刺桐城”,这是一座因“刺桐”而崛起的城市。

刺桐,不仅是泉州的市花,也是泉州的古称。

“刺桐”,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移植到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一带。

唐、五代时,泉州已遍植刺桐。故称为“刺桐城”

刺桐生长得花繁叶茂、花红似火,红花绿叶,美不胜收,成为泉州城一大特征,泉州也因此而名闻海内外。

“刺桐港”这座东方第一大港,这座宋元时期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部泉州史,有点夸张的说法,“半部”华夏史。

泉州的崛起和华夏历史上着名的三次“衣冠南渡”是分不开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泉州自秦汉时期,生产力低下,经济文化落后。

这也和福建的地势有关,“兵家不争之地”,“八山一水一分田”,就是极为形象的比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