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登庸心头剧震,但口头只能先谢恩。
他的目光盯着地板,眼神中有无尽的恨意。
那个大明天子包藏祸心,这是要鼓动交趾南北从此明争暗斗。哪一边在启战端,还不能暗中多做手脚?今日训诫一下这个,明日惩戒一下那个,交趾南北既要提防大明,又要提防彼此,哪里还有精力治土安民?
他不知道阮淦那个蠢货能不能看穿这一点,但他知道大明这个“仍视交趾为一家”、“将来还是准备册封国主”的宗旨看似宽仁、实则有多阴险。
标准全在大明那里!
而后,则是翁万达拿出的国书,让他们两方查阅后署名用印。
这是一份“休战协议”,却不是真正的“停战协议”。交趾的内战不算是结束了,只不过要从两军对垒转为看谁更能“治土安民”的比赛。
五年一议,拿着那个册封唯一国主的诱饵,让交趾南北明争暗斗。
其间更有“匪患”如何这个重要的评判点。
“外臣尚有一事请奏。”莫登庸咬了咬牙,“外臣非贪恋权位之人,愿退位,请陛下册封吾子莫登瀛为交趾北宣尉使,以示交趾北宣尉司止兵戈、宣教化、安百姓之决心!”
翁万达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本官会上奏陛下的。”
在幕后,莫登庸自然会做更多不容易被察觉的事,但那无损大局。
大明的实力才是决定性的。
而屠灭了黎朝宗室的莫氏,与黎氏自然难以共存,除非莫氏甘愿身死族灭。
原本还是一国,但现在变成了两个土司,土司本就是“家天下”。
他们怎么做,翁万达不管,他只是按部就班地主持着这一场谈判会。
在这边改变着交趾历史的时候,来自北方的消息也在往南面传递的路上。
大明天子再次御驾亲征,此次更在《明报》上大肆动员。
有了多次战胜北虏的战绩,朝廷向官民们算着帐:若没了北患,大明的将来能节省多少边区粮饷。
这些帐,大明的百姓可以不理解,但是并没有加赋税,那就够了。
这些帐,是总理国务大臣张孚敬说给百官听的:我张某人刚坐上这个位置,现在是大明要抓住千古良机、一举绝了北患的特殊战时。
谁要扯我张杀头的后腿?
既然登上了《明报》,交趾自然也会知道。
他们知道了大明暂时无力在南面又大举出动,会怎么样?
莫登庸是后来才知道这个消息的,包括去年底今年初大明出兵夺回了土城的消息——这些都是这时才作为激励士气的消息大举宣扬。
他想起在封舟上看过的那个严世蕃含着笑意的独眼,终于明白自己被他诈住了。
去年那个时候,大明哪里有余力在交趾陆路也大举进攻哦!派了一些战船过来,就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
可惜他已经在那国书之上用了印,接了大明的册封。
再做什么,就是大明天子口中的“心存反意”。
要不要趁大明无力难顾,趁阮淦转移到更不好守的清化,反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