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每次的经济复苏期都只有几年时间,随后又会发生新的危机,并再次摧毁经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后又自我复苏,如此循环,百年间重复了19次。。”
“造成这一切的根源,直到现在仍然众说纷纭,没有完全统一的解释。”
“不过~”
“我今天想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这段异常精彩的历史!”
“。。老板!”大卫的声音在这里忽然停下来,被小秘书玛姬打断了。
小秘书玛姬有些局促的从客厅外跑到大卫身旁,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后,准备扭头就跑。
大卫看到她像个胆小的“兔子”一样跑远的背影,有些哭笑不得的大声喊道。
“玛姬,你别上楼了,回来帮我做一下记录!”
“啊?”
“哦。。”小秘书玛姬听到大卫的喊声,猛然回头愣了几秒,表情茫然的应了一声,走回到大卫身旁坐下,低头竖起了耳朵默默看着地面。
大卫对这段“小插曲”向岩崎直上笑了笑,没有解释什么,继续说道。
“Banknote(钞票),是我们现在的纸币名称,也可以被译为银行券。”
“银行券的发行主体是银行,所以它是伴随着银行的产生,而产生的。”
“在16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始出现了banker(银行家)一词。”
“当时的banker指的是一些专门从事不同金属铸币之间兑换的商人们。”
“但是在纸币真正的出现前,货币全部都是金属铸币,携带很不方便,储存也不安全。。”
“尤其是对一些从事商贸活动的商人而言,带着大量金属铸币无疑是一个负担,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交易风险。。”
“因此,人们会找一个安全的存放点,把金属铸币寄存在那里~”
“比如,英国皇家铸币厂旁边的伦敦塔,就是一个较早的金属铸币寄存仓库。”
“不过在1640年,当时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因为财政枯竭强行占用了伦敦塔里人们存放的的12万英镑金银币,后来经激烈抗议,才发还给民众。”
“从此,人们便不再信任由国王控制的“伦敦塔”,转而把手中的金银币存放在伦敦的金匠铺里代为保管,金匠铺会收取一定的保管费,并开具一张纸质的存款票据,储户拿着这张收据就可以随时到金匠铺兑取金银币。”
“这种收据,实际上是储户和金匠铺主人之间的私人合同,没有法律效力,纯靠储户对金匠铺的信任。”
“金匠铺主人会对收据做了一个副本备份,这样就能防止在兑取时发生纠纷,当收据的持有人来兑取金银币时,金匠铺主人可翻开备份资料,找到收据持有人的线索。”
“此外,如果一张收据对应的金匠铺,在当地储户中拥有非常好的声誉和诚信,那么这张收据就较容易流转给愿意接受它的人。。”
“到了17世纪下半叶(1650年以后),伦敦金匠铺逐渐发展成为了专职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行存款票据(银行券)、开设支票账户的金融服务机构,慢慢在民间有了自己的专属名称金匠银行(Goldsmithbank)。”
“金匠铺的主人,也变成了金匠银行家(Goldsmithbanker)。”
“当时,由于越来越多的金银币存放在金匠铺里,金匠铺主人便开创性地找到一个新的发财之道~”
“他们将一小部分的金银币留下来,以供储户兑取,然后将一大部分的金银币以高利率贷款出去,形成放贷业务,并以此获利。”
“由于放贷业务带来了丰厚的利润,金匠铺商人便想吸引更多的储户把金银币存进来,以进一步扩大贷款业务。。”
“于是他们决定向储户不再收取保管费,而是支付一定的利息,慢慢形成了与现代银行类似的吸收存款业务。”
“当储户将金银币贮存进来时,金匠铺就会给其开具一个存款票据,这就是最早的银行券,也是最早的信用货币雏形。”
“存款票据和以前的收据一样,都是兑取金银币的信用凭证。”
“不过不同的是,存款票据有利息,收据是无息的。”
大卫伸手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歪头看向小秘书玛姬,故意放缓了语速说道。
“在这些金匠银行(Goldsmithbank)划分好了各自地盘,准备垄断本地银行业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