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璧·璧琉璃
“璧”为玉制,在古代被视为重要的礼器。“和氏之璧”与“完璧归赵”的故事都脍炙人口。
《初学记》卷二七曰:
墨子曰:和氏之璧,夜光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之良宝者也。
《韩非子·和氏》曰: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太平御览》卷八○六引诸书曰:
《说文》曰:“璧,瑞玉环也。瑗,大孔璧也;璜,半璧也。”
《尔雅》曰:“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笔者按:璧与瑗都是圆片形。其中心的洞叫作“好”,好之外的边叫作“肉”。肉的宽度成倍于好的直径为璧,反之为瑗)
《礼记·礼器》曰:“束帛加璧,尊德也。”
玉璧
浙江海宁长安镇出土祥瑞图局部。
绶带挂璧
河南郑州出土画像砖印纹。
《抱朴子》曰:“景帝时,戍将广陵掘冢,有人如生,棺中有云母厚丈许,白璧三十枚以籍身。”
《宋书·符瑞志》曰:
璧琉璃,王者不隐过则至。
关于“璧琉璃”,是否就是琉璃璧呢?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的祥瑞图中,确实画了一块璧,榜题刻为“璧流离,王者不隐过则至”。然而据有关文献说,“璧琉璃”是一种宝石,亦即钻石。《汉书·西域传》:“(罽宾国)出……珊瑚、虎魄、璧流离。”颜师古注:“此盖自然之物,采泽光润,逾于众玉,其色不恒。”璧琉璃的“璧”字,是梵文的译音,也写作“毗”,并非礼器之玉璧。在佛经中璧琉璃也译作“吠琉璃”。唐代慧琳《一切经音义》一引《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四九:“梵语宝名也,或云毗琉璃,或但云琉璃,皆讹略声转也。……其宝青色,莹彻有光……非是人间炼石造作焰火所成琉璃也。”由此看来,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汉代时已有用人工制作的琉璃璧,沿用了“璧琉璃”的名称;二是“璧琉璃”在当时是个新鲜词,因为有个“璧”字,就认为当是璧的一种。于是,不仅出现在画像石上,并且也载入“史册”了。
璧琉璃
山东嘉祥县武氏祠画像祥瑞图之一。此为《金石索》木刻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