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主角穿越崖山之大宋崛起 > 第130章 德与险不可偏废(第1页)

第130章 德与险不可偏废(第1页)

一年以后,先是迁都以摆脱晋王的势力影响未果,再接着就是“斧声烛影”赵匡胤突然驾崩。

以至于幽云十六州成为永远的痛,也为一百五十年后“靖康之耻”的发生埋下祸根。

东京汴梁城里面那些达官贵人,人家京官做的好好的,去了洛阳怎样安置?迁都损害了几乎所有人的利益,其结果必然是支持者少,反对者多。

而同时,发现风头不对劲的赵二也加紧实施了自己不可告人的计划。

“斧声烛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注定地发生了。

“在德不在险”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事魏武侯。

武侯曰:“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这个德是“君王之德”,而不是民间纯粹的“道德”。

君王之德指的是政治军事上的锐意进取,而不能仅仅理解为礼貌道德。

然而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或者说是一种理想化的想法。

所谓天险常在,而君王之德岂能长久不亏?

谁能保证君王之德常在?倘若德行永恒,夏、商、周便不会灭亡了。

即便是带领赵国崛起,可以和强悍的秦国掰掰手腕,甚至打算绕道直接奔袭咸阳一举灭掉秦国的赵武灵王那也是先明后暗。

封建王朝这种君王的例子比比皆是。

把一个王朝的前途命运寄托在君王的德行上,本身就是不靠谱的事情。

反过来也一样,即便东京汴梁城山河险固,遇见那位重用神棍郭京这种跳大绳的宋钦宗,那也是完蛋的结局。

夏桀之居,殷纣之国哪一个不是地势险峻?

没有地势上的险峻,犯了兵家大忌;同样,没有德政,也难逃一劫。

“兴王,倘若太祖当年迁都洛阳成功,我大宋又会是另一番什么景象?”赵昺继续发问赵与珞。

已经有了跑路打算的赵与珞,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思索着如何回答赵昺的问话。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很多事不是想逃避就能逃避的。况且作为宗室的赵与珞也没有了任何退路,只能硬着头皮迎难而上。

略微思考一番的赵与珞答曰:“陛下,天险与君王之德当并重。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这个道理。我朝缺马,平原之中硬抗鞑子骑兵,必将陷于苦战。倘若以山河之固,辅以地利之优势,与鞑子作战必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错,兴王讲的很中肯,迁都洛阳虽有地利,却没有漕运之便。定都东京又缺少了地利。待到我朝恢复中原之后,定都于何处,以后再议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迈好第一步,才能为以后打下基础。而不是好高骛远只想着将来,而不顾及当下。

人啊,跑得太快了,三步并做两步,那是要扯住蛋的。

“陛下圣明,阿里海牙兵败琼州,吕文焕那厮仓皇逃窜,用不了多久虏酋忽必烈就会得到消息。那是必然又是一番恶战,臣以为我朝当务之急如何积蓄实力站稳脚跟。其他的事情到也不急于一时。”

“兴王分析的很有道理,驱狼引虎的道理我还是知道的。兴王觉得鞑子下一次出兵最快大概需要多久?”

“臣以为,元日之前我朝和鞑子之间大概率是不会再有大的战事了。”赵与珞想了想又说道。

(宋代称春节为元日,“元日”即阴历每年正月初一。)

有诗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哦,何以见得?”赵昺望着赵与珞问道。

“回陛下,此去大都千山万水,消息传到大都至少一个月之久,虏酋忽必烈得到消息后再进行一番朝议,然后再传来虏酋的命令,两个月都不够。这还不包括征调兵马所需的时间。”

“另外,蒙元雷州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想渡海攻我大宋也是需要重新准备船只的。”赵与珞分析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