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圣上既如此说,只怕就是了?”庞天寿适时地点了一下杨起明。
“皇上圣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皇上圣明,不过……”杨起明吞吞吐吐、似乎欲言又止。
“尽管奏来,朕不怪罪。”
听了皇上免罪的口谕,杨起明才做出一副鼓起勇气的样子:
“小臣启奏陛下,小臣年初出使西川,那时听传世子其实在邛州,如今再思之,两地世子并立,莫非这里面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纠纷?”
“故而小臣所疑,正在于此,只恐蜀藩内本有纷争,到这里的邛雅贡使与蜀王起了纠纷,才闹出此等事来。”
杨起明很聪明,被庞天寿点了一下,当即省悟。
他知这乱兵的帽子扣不到达兵身上,扣给陈邦傅也许会无所谓,这王八淡坏事做多了,虱多不咬债多不愁,也不差这一件两件,但前后参与而知其事枝节的广西官兵甚多,不好遮掩。
更何况他们邛雅那伙子把袭封蜀王拿回了四川,就会这么善罢甘休、悄无声息?
那些人没一个省油灯,没毛病也会弄出毛病来,必得先证其伪,还能留着供奉起来?
这个事瞒不得,也瞒不住,但他以亲身经历先证川西世子为实,又把袭封蜀王失踪之事先行定性为亲藩内斗,这样也算对得起那些川西财货,又可洗脱自己的责任。
他知这位皇上很聪明,虽然长于王府,不知皇宫故事,但是对于各路文武的心思却看得很明白通透。
从武冈叫关,到绕路靖州,即可看出这位屡经磨难的皇上对于危险事物有着非常敏感的直觉。
果然,在诸朝臣眼中不谙朝政也从不显山露水的永历皇帝又道:
“杨伴伴所言有理,此地并无达兵南下,庆国公……他自有他的事,又何必与宗室为难?还是先行尽快寻到蜀王的下落,且查明西川贡使的踪迹去向,各自勘问明白,便知因缘来由。”
杨起明知道,此时皇上这么说,西川贡使、失踪的蜀王的各自去向,表面是还在各自酌议勘办,只怕内心里早已经将邛雅贡使与蜀王失踪联系在一起了。
这时庞天寿又提醒严起恒道:
“严先生,若真是有人专程掳了蜀王,只怕是为了川东的事吧,怕不是朱荣藩的人在弄事?”
一提到楚庶子,这时不待阁臣说话,内堂屏风后一直未露面的永历皇帝也道:
“庞公公所言有理,目今楚庶子逆形已现,蜀中诸镇,有合力问朱容藩罪过之任,若蜀藩由此生乱,岂非助长楚庶子气焰。”
严起恒赶紧叉手躬身回话:
“皇上圣明,蜀地偏远,自古易生变乱,据蜀则进窥关中,失蜀则输湖广上流,藩王、勋镇若无赤心,祸在萧墙不远矣。实不可不重视之。”
“唉!”屏风后面的永历啜一口内侍奉上的茶水,叹了一声。
“蜀藩如何,终究是朕的家事,天亲无故失了踪迹,川西世子不知真伪,若就此不闻不问,朕的家事尚且不明不白,岂不被天下人笑话。”
“臣等知罪。”一众文臣、太监赶紧躬身拱手谢罪,庞天寿禀道:
“老臣以为,眼下当务之急,一则当寻蜀王之下落,二则当查西川贡使踪迹去向。蜀藩世子并立纠纷并非万万火急,嗣后自然该当辨明蜀藩并立之事究竟为何。”
王化澄先奏道:
“臣以为,查实蜀王下落,川西贡使去向,可着广西镇臣会同锦衣卫勘办。”
然后严起恒又奏道:
“臣启圣上,川蜀那边,督师阁部吕大器在办川东事务,据说身子如今也是不妥,川北总督李乾德于川北御虏正当前敌,只川陕总督樊一蘅见在叙府。勘办蜀藩纠纷之故,樊君带就近,可当其任。”
永历闻奏稍稍沉吟才道:
“二位先生,广西事就着广西办,川西事,严卿,汝可拟旨,敕命樊一蘅以川陕总督勘办查实邛雅所拥蜀藩世子出身。三司三堂,勘办明白无误,奏闻。”
“臣等谨领圣命。”
杨起明这时也懂了,也许皇上还念着亲情,念着天家颜面,而在那些文臣看来,这些什么都不重要,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蜀藩之后对于朝廷的态度。
喜欢西明离火()西明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