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庶子科举日常小飞鸣126 > 第223章(第1页)

第223章(第1页)

宋知意实在是疲惫至极,用过晚饭后刚想钻进被衾中休息时,他隔壁的号房突然传来重重一声巨响。

--------------------

[1]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81,p1540,《科试考一》

[2]《论语·为政》《中庸》

[3]《大学》

[4]《絜矩——一个已消亡的文化概念》李振宏

[5]本句化用自清《日讲四书解义》

[6]《孟子》

[7]《春秋》

[8]《春秋“疆防”二题》韩虎泰史华鑫

[9]《明代乡试、会试评卷研究》张连银

[10]同上

感觉科举文还是更适合有文化的人来写,我这种不学无术的人在出题解题的时候就像一只上蹿下跳的猴子,会觉得自己有些滑稽(

第117章风寒

==============

宋知意旁边的号房突然传来重重一声巨响,好像是写字的桌板榻了。那个号房的考生似乎是有些慌张,手忙脚乱地把桌板放稳后又开始连连咳嗽起来。这一阵响动引来了巡考官。宋知意听巡考官问他隔壁的这个考生有没有事,那考生用有些沙哑的嗓音答他无事。这声音听起来是已经患上严重的风寒了,但这名考生并没有要放弃的意思。想来也是正常,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今朝考场一搏,若是错过了这次机会,又需得再等几年。

第四日清晨,第二场考试开始了。隔壁号房的考生似乎咳嗽地愈发频繁了,其他号房处也能听到隐隐有咳嗽声传来,看来昨夜的北风把不少人都吹病了。

宋知意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自己不要生病,能全身心专注于当下的考试。第二场的考题很快就来了,分别是试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内选答一道,总共是七道题。题目数量与上一场差不多,但内容则更为简单一些。

论可被理解为后世的议论文,题目同首场一样出自四书五经,但写作的格式要求并不要求按照八股文来写,自由发挥即可。当然格式不做规定,但内容还是很重要的。

这一题对写八股文都手到擒来的举子们并不难,所以宋知意较快地写完了这一题的草稿。

接下来的是判语五条,宋知意在南疆这一趟,每日除了在农田里帮助农民种田,更多时候还是跟在黄筠身边看着他判案。日积月累,耳濡目染,宋知意对判案也有了许多心得体会感悟,与上回参加秋闱时已经是大有不同了。所以这次他对自己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其实写判词并不要求考生真的能像判官一样能明察秋毫,只要求考生能够记诵《大周律》的各项律条与对应的判语范文便足够应对考试了,其文学性是大于法理性的。[1]宋知意对自己的文笔是自信的,毕竟能够写出《临文》两本的李桢对他这方面都一向是夸赞的,律条他也熟记清楚,但上回考试他还是与解元失之交臂。

直到宋知意听从伍成的建议去往南疆历事后,看黄筠判案时发现他自己写的判词虽是严合律条,但是还缺一些情理道德上的温和。这也是他看完黄筠处理兄弟田产案后才悟出来的道理,那次案件结束后,宋知意睡前回想,若是自己遇到这桩案子,大概会严格按照律条来判,做不到像黄筠那般温和化解,这也正是他的欠缺之处。

正如朱子所言那般“法者,天下之理,礼字、法字实理字,日月寒暑往来屈伸之常理,事物当然之理”,法律是天下事物生出的自然之理,而判词当然也应该合乎情理,合乎人道。[2]这不仅是大周有,也是承继了历朝历代的规律。

判词题一共五道,分别为“仪礼司失仪”“官员赴任违限”“出纳官物有违”“讲读律令”和“失占天象”。[3]

宋知意略略看了一遍这无题,能让他有发挥的余地,体现法律是自然之理,有温情的,只有那道“讲读律令”。

讲读律令,是说有个人自诩读了万卷书,就夸夸漫谈约法三章。然律令,应当是为民的律令,有律令,能使民不称冤,而不是炫耀才干的资本。

宋知意想到此,提笔写下:有律令以治之,则民不称冤,而生杀允当。惟讲读以求之,则官无滞牍,而出入咸宜。今某自谓读书万卷,漫言约法三章……应速警官箴,以慎民命。[4]宋知意先点名律令对百姓的重要性,再写漫谈律令的坏处,最后写道这种行为应当略施小惩制止,以维护律令的权威,审慎地对待民众的性命。

宋知意对自己的回答还算满意,现在他只剩诏、诰、表内选答一道了,但天此时天色渐暗,听着隔壁考生愈发急促的咳嗽声,宋知意决定还是早点入睡休息。

虽然人要休息了,但这考场的北风也没有要消停的意思,入夜后还越发大了。平常只能在屋里头听到的风声,现在格外清楚地从耳边挂过。宋知意缩在被衾里,昏昏沉沉之间听到了鼓楼的敲钟声,已经是深夜了,但隔壁号房还有隐隐的烛光传来。这考生下午病成那样子,现在还熬油夜战,宋知意不禁替他感到有些担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