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时可想了想后,很实诚的说:“不只江南,连浙江、徽州、江西、福建都如此认为了。”
大座船上倒是打出了官牌,吃瓜群众里永远不缺乏见多识广的人才,更别说是在扬州城这种每年无数官员过境的交通要冲。
林大官人举着契约,对着漕军们挥了挥手,又引发了一阵欢呼声。
先前在江北任职时,因为距离江南较近,所以与在无锡讲学的顾宪成、以及邹元标、李三才、魏允贞这南京三直臣之间,多有书信往来。
李天官:“。”
然后大轿重新启动,却调转了个方向,又回运河码头去。
正当这时,又从南边另一面,驶来一艘大座船。
如今听到林泰来就在岸上“呼风唤雨”,年过半百的李世达也忍不住好奇心站了起来,走出船舱。
只有林大官人的深情呼唤声回荡于运河之上:“弇州公!弇州公!扬州欢迎您,为什么不下船?”
后来听到了喧哗声,李世达还是没有下船,因为现在他已经不是巡抚了,不用去揽责。
而且他也不希望郑员外出尔反尔,最好就是老老实实的把利益让出去,最起码在他的任期上安稳点。
大部分吃瓜群众只能看到,苏州来的名人林解元出现后,杨巡抚转头就走了。
特别是李世达今年才五十三,这个年纪就已经是正二品尚书,肯定还会更有前途!
按照历史轨迹,李世达过几年就当上左都御史了,言官的扛把子。
然后他就望见郑员外还在岸边迎接客人,于是就好奇的走了过来。
靠近岸边后,官牌上赫然是南京少司寇。
发现林泰来在自己身后探头探脑,郑员外暗中紧握双拳,但最终还是忍辱负重了。
分到这八百漕军头上,人均每年可运盐几千斤回苏州城,从中赚个十两没问题。
老盟主站在文学的高地指出:“此书从主角名字到行为事迹,都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了,所以需要有所更新,以增强现实性!”
当即就有个读书人看出来了,开口道:“这船看官牌是南京吏部尚书,大概就是原任巡抚李公世达了,要从淮安府前往南京城上任。”
事到如此,失去三分之一产业控制权的郑员外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但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难道今天除了杨巡抚,还有值得盐商领袖卑躬屈膝迎接的贵客?
站在郑员外身后,林大官人对着座船看了又看,耳中又听到别人几句议论,心里便也恍然大悟。
林泰来、郑之彦两个立约人各一份,交给盐业主管衙门两淮盐运司备份一份,交给契约签订地点江都县县衙备份一份。
七千引盐,按一小引二百斤计算,只正盐就是一百四十万斤,算上“余盐”就是几百万斤。
虽然杨巡抚走了,但今天的重量级嘉宾可不只杨巡抚,还有别人,也不能怠慢了。
此时李世达李天官确实就坐在这艘船中,刚才他不下船的原因,就是避免抢杨巡抚的风头。
郑员外连忙追着叫道:“大中丞?大中丞?”
他想亲眼看看,这传说中的林泰来究竟是个何等样人物?到底是不是有三头六臂?
此时林大官人安抚好了漕军,又将剩下对接事务暂时交给了高长江,一时间就闲了下来。
不过出于政治策略考量,他和清流的关系并没有公开,以达到“暗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