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那个,小希手上的只是一个提问纲要。你每天初剪完成后,把所有谈话内容记录下来,整理成文档,一个字都不能落,当天晚上就交给我。我对照稿子来确认是否需要补充采访。明白?”
明白了,这才是我真正的作用,感受现场云云是忽悠人的。原本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先打个预防针,坦言我是个新手,不一定能交出令他满意的片子,这下倒是放心了。
倘若通过回看视频来确认内容,一是时间太久,二是不方便反复检索,有了文字稿效率就高了一大截。我只是这位导演节约时间的工具而已。真正的剪辑恐怕会放在拍摄之后,另有专业的人来做。陈舜向老板借人的时候可能压根没指定要剪辑师,老板推荐我只是因为我好支使,是不是剪辑师都一样。
两辆车一前一后驶入县道,沿着我刚才打车来的方向原路返回,小莹父亲的工厂应该就在岭阳镇。
“陈导,这次要调查的事情,好像是很多年前的案子。”
“不是调查,是记录,调查是警察的事。”陈舜用手背掸了一下小希的胳膊,朝手套箱努嘴,“那个,拿给他看看。”
小希拿出一本杂志递给我,“喏,第七页。”
这本名叫《心界》的杂志陈旧不堪,书脊两头都已经开花了,封面右上角写着“2008。02上”,这是一份九年前的半月刊或旬刊。我翻到第七页。
《大雪有痕——寻找革马村失踪女孩》,标题下方是一张占据半页篇幅的照片。
黑夜中的一栋别墅前聚集了十来个人,其中包括两名身穿制服的警察。一个女人被围在中间,弯腰弓背,不堪痛楚的样子。拍摄者处于别墅右前方某幢房屋的二三层,相机的位置不高不低,可以看到别墅客厅和厨房泛出的灯光。警察低头安抚女人,口鼻附近依稀可见凌乱的白气。别墅屋顶和院子里都盖着厚厚的积雪。
下半页的右侧,是一张女孩的半身照。白色羽绒服把身体裹得浑圆,小脸蛋也浑圆,平整的刘海齐眉,大眼睛动人心魄。她就是小莹。刚才听到她父亲的发言,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此时却当真难过起来。
“金莹,十岁,身高1。3米,圆脸,皮肤较白。今年1月21日夜八点前后在本市岭阳镇革马村民宅区走失。有知情者请与千桂市岭阳镇派出所或金莹家属联系。重酬。”
这是半身照下方的小字,后面附着两串电话。
正文开头简单描述了金莹最后的行踪:那天放学后,她去了同学家里吃晚饭,大约七点半时独自离开,从此杳无音讯。这位同学以及同学的母亲成了最后见过金莹的人。
让十岁的小女孩在下雪天一个人回家,这同学的母亲也够马大哈的。不过那会儿是2008年,即便是城市里,马路上的车辆也不多,如果当时革马村真如苏主任所言,民风淳朴治安无忧,倒也可以理解。
我翻过一页准备往下看,看到的竟是另一篇社会新闻。
前后的页码是对上的,书页中间也没有被撕掉的痕迹。刚才那段简述不是正文开头,而是正文的全部。
“这就没了?”
“对,就是一篇寻人启事而已。”回答我的是小希。
“就是说啊,怎么感觉只是迷路了,不像有什么案子。”
“因为没有破案呀,没有破的案子,最好就没有发生过。”
“是嘛……这儿下过那么大的雪吗?”
“2008年有两件大事,汶川地震,南方雪灾。那时你多大来着?”
“十……十六岁。”
“懵懂的年纪啊,难怪不记得。”她觉得“懵懂”含有记忆力低下的意思。
“大雪有痕……”我看着粗黑的标题喃喃念道。
“有点奇怪对吧?”小希转过身来看着我。
“有痕?是什么?”
“脚印。”
“金莹的脚印吗?”
“到了。”陈舜右打方向盘,跟随金齐山的车穿过缓缓收拢的电动伸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