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要的,就是争夺首映权,要是电影好,提前给入围甚至颁奖都没问题的。
三大也是竞争关系,在这方面争夺地很凶的。
影史上有很多电影甚至连拍都没拍完就已经被三大的奖项锁定的。
比如科波拉导演的那部号称最伟大的历史战争电影之一的《现代启示录》,没剪完,就直接拿下金棕榈。
王家卫的《2046》,还没拍完就被宣布入围戛纳,然后一直等到开幕式前一刻,最终剪辑版才被送到电影节。
诸如此类的电影还有很多。
总之三大奖对于成名艺术大导演总是会给很多特权的。
现在路平安大抵也是如此了。
当然具体的还是得看电影的形式和内容怎么样。
对此,胡清泉在和三位签下保密协议后,给了剧本,说起了电影故事。
三位电影人听后,脸色稍稍有些变幻,然后马可穆勒率先称赞:“哇哦,很不错的故事。”
显然,这故事似乎简单了一些。
有艺术升华,但不是很多,有隐喻,但也不够有力,而且这方面也很敏感的,隐喻太用力,会触及一些东西,毕竟这是二战时期中国的题材。
所以三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次怕是要白来了。
然而等胡清泉说起电影的拍摄形式后。
三人纷纷大呼:不可能!
目前一镜到底的,且是60分钟以上的电影其实也不少。
比如1948年希区柯克的《夺魂索》,2000年的《时间密码》,2002年的《俄罗斯方舟》,2005年的由九个短片组成《九条命》。
还有2003上映的意大利剧情电影《一刀不剪》,别名《小弟弟的一天》。
这些一镜到底的电影,质量或高或低,而世界影坛对这种表现语言其实已经不陌生。
但《1917》也自有他的厉害之处。
首先他是战争电影,这种电影和“话痨一镜到底”的电影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难度。
话痨电影大多都是文戏,一个房间,几个人,噼里啪啦说完,解决了。
而战争片自然少不了大场面,大场面+人数众多再加上一镜到底,这种难度想想都头皮发麻。
这也是为什么在数字摄影没有出来的时候,这种大场面的一镜到底几乎没有人拍的原因。
太难了,也太贵了!
不仅如此,数字摄影有着胶片摄影没有的剪辑优势。
另外,随着科技发展,各类后期技术也越发成熟。
所以在08年以后,数字摄影机以及其余技术开始慢慢普及并大发展后,一镜到底,或者说“伪一镜到底”的电影便多了起来,也涌现了许多猛片,比如2014年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项大奖的《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