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二,莫灵均、王铮所属六千骑兵,一万两千步卒,六千辅兵抵达襄平。
………
五月十七,从国内城而来的最后一支海防卫卫军抵达襄平。
自此,襄平城附近已经集结了唐军精锐骑兵一万八千,安东军两万四千人,海防卫卫军一万八千人,再加上在襄平城西扎营阻击叛军的左威卫,李愬已经集结了接近七万兵马。
五月十八,李师道所属辽东叛军主将第五轮亲率八万兵马抵达襄平以西三十里,被在此地扎营的左威卫挡住去路,叛军随即在左威卫营地之侧,扎营。
辽东叛军另一路偏师,则在李愬最早派出的三千骑兵的日夜不停的袭扰之下日行只有十里,已经和第五李直接率领的主力间隔百里以上的距离。
同日,襄平附近的唐军根据李愬的命令,从襄平出发,从南北两个方向开始向第五轮所派遣叛军主力包抄。
五月十九,清晨开始,叛军对左威卫营地发起猛攻,左威卫八千劲卒凭借多日以来修筑的营地稳守反击。
五月十九黄昏,一天的激战之后,辽东叛军停止了进攻,而在战场以南以北,两支规模庞大的唐军已经抵达预定的位置开始扎营休整。
五月十九日子夜之前,由王铮率领的三千骑兵抵达左威卫营地。
五月二十,叛军继续进攻。
在叛军进攻的同时,已经抵达战场南北两侧的唐军步卒开始在距离战场大约十里范围修建第一道防御设施。
连续两天进攻无果之后,第五轮隐隐的有了一种不好的感觉。
在进攻和退后之间犹豫了半晌之后,第五轮最终选择了继续进攻而不是撤退返回柳城。
只不过在进攻的同时,第五轮派遣信使去联络另一路兵马,要求改变路线,并加快推进的速度,尽快赶到襄平汇合。
为了确保信息可以被传递到偏师中,第五轮派遣了十余队信使分路出发。
然而,第五轮不知道的是,李愬派出的三千骑兵已经绕过了战场,抵达了两支叛军中间的位置,在两支叛军之间建立了强大的封锁线。
五月二十一,连续两日进攻损失惨重之后,叛军试图绕过左威卫营地,结果被之前悄悄抵达营地的王铮所部骑兵突袭,付出了超过两千人代价之后,叛军再次回到了之前两天猛攻的节奏。
截至傍晚时分,第五轮派出的十余队信使已经尽数被斩杀殆尽。
五月二十二,叛军所打造的攻城设施开始大规模投入使用,左威卫营地的防御设施开始被大面积损坏,左威卫的伤亡飙升。
看到了战果之后,兴奋的第五轮立刻加强了攻击的力度。
五月二十三,叛军继续进攻。
仗打到这一天,双方的攻防战已经持续了五天,连续五天高强度的攻击之下,哪怕有营地和工事的优势,左威卫及配属的卫军的伤亡也已经超过四千,战损比例已经超过了三成。
相比较左威卫,进攻的辽东叛军已经在左威卫的营地之下丢下了超过六千具尸体,受伤的数量则超过了战死的两倍,近万人已经彻底失去了战斗的能力。
伤亡如此,但是战斗依旧在继续。
五月二十四,叛军的进攻在持续。
只不过,巨大的伤亡数量让叛军胆寒,更为不妙的是在巨大的伤亡之下,唐军的营地却岿然不动。
在多重因素的叠加之下,叛军决心已经相当薄弱,叛军的士气和意志被大幅度削弱,进攻的强度也不可避免的降低。
仗打到这份上,死,很多人已经不怕了,但是他们怕的是如同现在这样死的没有价值,死的没有意义。
只不过,连续多日进攻无果,外加惊人的伤亡数量,叛军进攻的决心已经被消磨,没有人想送死,尤其是在眼前这种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
对于率军守卫营地阻击叛军的林宇来说,能把敌军阻挡在营地之外很好,但是敌军进攻强度的降低就不太好了。
这时候,林宇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要不要对现在的防守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