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诵在,或许能给这两个小字辈一个足够明确的提示,然而,那位庇护了两个年轻人的太上皇已经真的不在了。
…………………………………………………………………………
元和四年,十一月初四,即将参加北伐的唐军各部已经完成了集结,战兵、辅兵、民夫、役夫已经全部抵达了大河南岸的各个渡口。
根据提前制定的计划,除却左金吾卫将作为李纯的护军不参与一线战事之外,抵达战区的长缨军、天策军、左武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将近十万人将作为整个北伐大军的前锋,登船完成第一波进攻。
在禁军的背后,则是包括鲁北,宣武,兖海,三河,以及东都防御使等抽调的二十万兵马,这些从各镇抽调的兵马将作为第二梯队登船,跟随禁军前行,同时保护突前禁军的侧翼。
这些地方军之后,则是从河洛、江南、江淮抽调而来近十万郡兵,他们的任务是负责被收复地区的秩序、接管易手之后的重要城池,以及保护大军后方粮道的安全。
郡兵之后,则是规模近二十万的民夫、役夫,他们的任务是将从各地运送而来的近六十万石粮食,三十万石草料运送过河,然后在郡兵的保护之下,将粮草和补给运送到前方战兵们的手中。
在地方军和郡兵之间,还有很特殊的一部分国子监各学的濒临毕业学子,他们将在禁军收复州县之后,临时充任地方官吏,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秩序,维持地方稳定,顺便等待朝廷派出的正式官员抵达接管,等正式的官员抵达之后,这些学子将暂时充作官员的副手,帮助官员最快接管州县。
虽然这一切都是临时任命,但是这些所有学子,都将获得一次宝贵的主政和辅政经验,而这些经历在他们正式入仕之中起到无法比拟的作用。
事实上,当郭戎第一次看到自家参谋们制定出计划的时候也是异常的懵逼,这种昂规模的调动,实在是太过恐怖了。
所以,在最初郭戎为了避免渡河作战的麻烦,准备等到封冻之后再进行大规模的进军。
根据郭戎穿越之前的记忆,大河,也就是黄河,后世在河南段是有封冻期,而且封冻期的时间还不短。
然而,在询问了大河两岸的居民并查阅了官府的案牍之后,郭戎悲催的发现,在这个时代,大河几乎没有封冻期。
在所谓的寒冬腊月,河面确实偶尔会有结冰,但是冰层的厚度很薄,最多也不过一两寸,根本就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一支军队的通行。
好在,长缨军一直以来就有备用方案的习惯,或者说,通过冰面本就是郭戎的一厢情愿,长缨军的参谋团一开始就制定的渡河计划根据李纯御驾亲征进行了略微的修改之后,变成了现在这个仪式大于实质的渡河行动。
为了满足这一次大唐范围之内空前规模的渡河作战,郭戎几乎搜索尽了整个大河上下游的所有船只。
从只能乘坐三五人的小舢板,到可以乘坐十几人的渔船,再到可以乘坐百余人的船只,负责南北漕运的漕船,甚至就连河南各地豪门大族家里的私人船舶,只要能在水上漂也全部征用。
到了后期,为了尽可能的增加运送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有的人员,装备,牲畜,物资运送到位,郭戎甚至考虑过在河南地临时扎木筏和竹筏。
好在,做努力的不止郭戎和河南道的驻军。
隋炀帝花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的大运河,虽然是导致前隋灭亡的诱因,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大河也是被大运河连通的河流之一。
江淮、江南水网密布,船只众多,然而这个山东的地形北高南低,从江南道向河南道调拨船只属于远水解不了近渴。
好在,下游不边还有上游。
此时的渭水通航能力尚可,堪称关中的黄金水道,作为大河最重要的支流自然也可以和大河的主航道连通。
所以,从得知郭戎需要船之后,李纯也开始疯狂的从关中收集船只,甚至连渭水之上那支在陈仓道阻击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的实验性船队都带了过来。
当时间来到十一月初四的时候,也就是距离进攻之日还有两天的时候,大河南岸,备战的各港口聚集的各类船只的数量已经突破了千艘,这还不包括从江南源源不断支援而来的漕船。
整个北伐大军已经正式进入了临战状态。
相比较大河南岸越来越多的战兵,越来越多的船只,越来越明显的进攻节奏,大河北岸属于魏博军的地盘上却没有任何反登陆的计划。
相反,刚刚通过强征、征召等方式扩编到十五万的魏博军严密的监视着魏博镇六州之内所有的没有被连根拔起的豪门和大族。
十一月初五,李纯、郭戎顺利的抵达了位于滑州以西大约三十里的白马,这里是长缨军北上出发的地点,也是郭戎给李纯安排的仪式感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