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郭戎尚且不知道吐蕃人按兵不动的真正原因尼玛巴扎已经进入了成都府,但是这不耽误郭戎联想到了一千多年之后,发生的那一场“奇怪的战争”。
如果不是那场史家之绝唱,无语之英法的奇怪的战争,落榜的美术生怎么可能有机会拿下大半个欧巴罗。
郭戎不认为自己比落榜的美术生差,论大战略,郭戎相信自己不会乱指挥,一对一的话,郭戎有信心把那个落榜美术生,波西米亚下士揍得爱娃都不认识。
这才有了郭戎一反常态的,利用时间差,在击溃淮西军之后,改变策略,大规模收编藩镇军,大兵团突袭胶东,彻底打掉了李师道留在胶东的爪牙和后手。
在几十万叛军兵临城下的压力之下,郭戎之所以能从容的从外线调拨兵力,调拨粮草,调拨人力,正是因为肃清了胶东、淮西,消除了决战的隐患,奠定了决战的基础。蘵<span>
否则,在郭戎和河北叛军开战的时候,吴少雄、李师道根本就不需要直接开战,只需要出兵骚扰,让郭戎无法征调江淮的粮草,郭戎的汴州决战计划就将死于胎腹。
这才有了如今拥有了战略主动的优势,当然,对于郭戎来说,战略主动也还是相对的,只有真正干掉了剩下的几十万叛军,一切才算是尘埃落定。
谭忠的仗虽然打输了,甚至他本人都战死了,但是认真算起来,谭忠并不算一个失败者。
因为他用自己,为剩余的三位老帅探明了道路!
不仅探明了郭戎作为底牌的黑火药,甚至逼得郭戎把黑火药消耗殆尽。
探明了郭戎的底气,探明了长缨军的战斗力,探明了郭戎的战术意图和战略目标。
不仅如此可,在战败之际,他派遣了自己的亲信甄炳良,带着一万多精锐骑兵撤回了叛军主力的位置。蘵<span>
一万多骑兵为叛军留下了足够的机动力量,然而这还不是最珍贵的。
最珍贵的是,通过甄炳良,谭忠将他和他们的大军用命探查出来的信息完完全全的带了回来,某种意义上,已经等同于知己知彼了。
张绍章、仲献军、裴明仁比起谭忠略显年轻,但是也都是成了精的老将。
虽然没有准确信息说明胶东李师道和淮西吴少项出意外了,但是中原都已经彻底拉开架势了接近一个月了,还没有发现他们的任何踪迹,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在他们看来,李师道和吴少项要么已经学着韩弘带着宣武军投靠了长安,要么然就是在他们按兵不动的时间被干掉了。
此时此刻,这两种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了本质的区别,他们手握几十万大军,对方多几万,少几万影响不大,甚至于,他们还感觉,没有这两个跟屁虫,可以分到的蛋糕还更大一些。
只不过,这个前提是他们能赢!蘵<span>
而对于胜利,三位老帅似乎并不担心,因为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之上,已经足够三位老将推测出郭戎的战术目的和战略目标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郭戎的计划也是阳谋。
那就是用汴州吸引住自己河北军的目光,肃清了大唐后背的隐患之后,把自己三人率领的河北军的主力困在河南地。
然后,利用大唐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彻底把自己这几十万河北军的主力消磨殆尽。
对于郭戎的这个赤裸裸的阳谋,三位老帅也不得不说一个服字,对于郭戎本人,三位老帅也给出了年轻俊杰,假以时日前途无量的评价。
这评价看起来不低,但是这种话从对手口中说出来可就不是这么一个意思了。
就如同曹老板评价刘老板是“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而评价孙权的时候,则是“生子当如孙仲谋”一般。蘵<span>
因为,彼时,在几位叛军统帅的眼中,失败,怎么可能会失败,虽然谭忠死了,但是河北方向依旧在源源不断的给他们补充兵力和资源。
去掉谭忠带走的那十万人,剩下的兵力依旧是三十多万,依旧是两百人口的飞龙骑脸局面。
两百人口,飞龙起来,再加上已经被谭忠测出了对方的战术目标和战略目的,至少张绍章、仲献军、裴明仁想不到自己会怎么输。
只不过他们只注意了郭戎的战略和战术目的,而忽略了郭戎一战正面击溃十万卢龙精锐所表现出的硬实力。
当然,也许他们注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