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这是一个大命题,正如谭庆云所说,中医中有阴阳一调百病消的说法,也有万病的根源就是阴阳不调。
但是这个话题广,牵扯到的知识点也多,越是博学的人,越是能把这个话题说好。
像一些年轻医生,心中哪怕明白,可真要说,就不一定能说明白了。
“既然如此,那我先说两句?”谭庆云客气的征求方彦的意见。
“谭教授先说嘛。”方彦笑道。
谭庆云笑了笑,道:“刚才我说了,中医中有阴阳一调百病消的说法,中医治病的根本就是调理阴阳,《黄帝内经》中就有讲养生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只有阴阳平衡,人体才能保持健康,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阴阳呢?”
“我们的先贤提出阴阳理论,最初是用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其实就是最早的相对论概念。”
“阴为寒、为暗、为聚、为实体化,阳为热、为光、为化、为气化。。。。。。。。”
谭庆云道:“想要了解阴阳,首先要明白阴阳的特性,在相对的范围内,符合阴的特性,就属于阴,符合阳的特性,就属于阳,《内经》有说‘生之本,本于阴阳’。。。。。。”
“而生命就是由阴阳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能量所构成的一个平衡体,在这个平衡体中,正极为阳,负极为阴,阴阳平衡才有了人,人生日安递减,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居中,主求的也是阴阳平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们学中医,中医中的表里、寒热、虚实等都是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组又一组对立而又统一的正反现象,也就是阴阳,从正反两方面对立的意义来说,表证、热证、实证归属于阳的范畴,里证、寒证、虚症归属于阴证的范畴,所以一切疾病都可以归为阴证和阳证两大类。。。。。。。”
谭庆云侃侃而谈。
“谭庆云不愧那么大名气,确实有水平。。。。。。。”
黄正良道:“从阴阳分类,谭庆云把疾病的发生、发展可以说讲的非常清楚了。。。。。。。”
“其实学中医,首先要弄明白阴阳五行,只有弄明白阴阳五行,才算入门,谭庆云这一番讲解,通俗易懂,把阴阳讲的很明白了。”
林江宇也道。
排除谭庆云的人品不谈,谭庆云的水平确实了得。
没有备课,即兴发挥,畅谈阴阳,有理有据,逻辑清楚,仅仅这一点,就不容易了。
有些东西,像林江宇等人也都知道,可让他们即兴发挥,真不一定有谭庆云讲的这么好。
“在这种微妙的平衡中,生命才得以继续,平衡打破,就是病态,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辨明阴阳,从而找到对应的方法。。。。。。。”
讲了好一会儿,谭庆云这才打住,笑着道:“我就简单的先说这么多,然后让方医生也给大家讲一讲。”
说着谭庆云还笑吟吟的看了一眼方彦,他刚才把能讲的基础,基本上都讲了,现在方彦再讲,难度就大了不少了。
“谭庆云占了先机,他自己抛出命题,自己先讲,方医生拾遗,真是好算盘。”黄正良对谭庆云已经有点不屑了。
按说以谭庆云的年龄,怎么也该让着方彦,让方彦先讲才对。
“刚才谭教授讲了不少,讲的很好,”
方彦笑着道:“阴阳的基础,阴阳的区分,阴阳和中医的关系,和疾病的关系等等。”
说着方彦顿了顿,继续道:“大家都知道,道家有说,道生一,一生二,这个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其实就是阴阳。。。。。。。”
讲到这儿,方彦又顿了顿,道:“说起道家,我想起了一个神话传说,各位同学都知道,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补天的故事。”
同学们纷纷点头,这个神话传说华夏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
方彦继续道:“话说盘古大神从混沌出生,手持开天斧,划破混沌,开天辟地,轻轻者上浮则为天,浑浊者下沉则为地,而盘古大神脚踩大地,手撑天,居中,其实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地人三才。”
“天为阳,地位阴,人居中,而盘古大神为了防止天倾斜,以身承天,最后身化山川湖泊,眼化日月星辰。。。。。。。。”
说到这儿,方彦笑着问同学们:“从这个故事,大家想到了什么?”
不等同学们回答,方彦就继续道:“这个故事虽然是神话故事,却也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一个过程。”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就能明白,阴阳本为一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阴阳对立,是相互制约的,阴阳存在消长和平衡。”
方彦道:“同时,在任何时候,阴阳都永远遵循自有的特性,就像盘古开天,上浮而清,下沉而浊,如果大家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人其实就是一个天地,头脑清明,污秽下行,一旦打破这个规律,就会出现天地倾斜,阴阳颠倒。。。。。。。”
“如果用上焦、中焦、下焦来说,那么上焦即为天,中焦即为人,下焦即为地。。。。。。。”
方彦笑着道:“总观三焦,膈以上的胸部为上焦,包括心与肺、头面部;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
“我去。”
有同学情不自禁的站起身来:“方彦学长,这么说,中焦就好比撑天的盘古大神,提供营养、能量,同时转化、运输,上达中焦,排泄在下焦。。。。。。。正好形成一个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