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先前的三座窑炉,已完全转为专烧砖块之用,每日均有上百块砖出炉。且如今的砖块形状较以往已有显着变化,因宋遥尚未找到合适的粘合剂,为增强砖块牢固度,只得在形状上加以改进。如今的砖块已不再是传统的长方体,而是演变为了类似后世乐高积木的样式。其顶端凸起两根圆柱,底部则相应地凹进两个孔洞,圆柱的长度约为过去砖块的一半,大约三四厘米,这样的设计在烧制后并不会显着影响砖块的硬度。制作这种新型砖块可谓费尽心思。由于需要逐块堆砌,上端的圆柱必须尽可能精确匹配,后续还需使用粘合剂。粘合剂的用量需严格控制,不能过大,但单凭手工捏制显然无法达到如此高的精度。最终,瓷匠提议先以陶土烧制一批合适的模具。制砖时,将陶土填满两个模具,然后合拢并刮去多余的陶土。只要控制好陶土的水分,脱模过程相当顺利。脱模后,只需稍作修饰即可使用,关键部位已无大碍,至于厚度则是次要问题。然而,陶匠和瓷匠向来以严谨着称,最终成型的砖块几乎大小一致,肉眼难以察觉任何明显的误差。每块陶砖都能完美地拼接在一起,即便是只涂抹了一层薄薄的泥浆,也能紧紧粘合。然而,用泥浆来建造砖窑显然不切实际,毕竟那般高温下,泥土根本无法承受。因此,尽管眼下砖块数量充足,寻找合适的粘合剂仍让宋遥颇费脑筋。不过,眼下倒也不必急于一时。部落里还剩几百块砖,时间还算宽裕。秋收过后,部落的气氛愈发昂扬,每个人都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热切的期待。随着秋意渐浓,宋遥又开始琢磨起周边部落的事宜。记得当初在相亲大会上,几个部落曾约定,入秋后各自收集一些种子,之后苍狼部落会用盐巴或食物来交换。如今,大部分种子已然成熟,而且部落也不再需要频繁狩猎,正是采集种子的绝佳时机。宋遥对所有的种子都持开放态度。自从去年误将苜蓿种子当作无用之物丢弃后,他决定明年凡是不能确定是杂草的种子,一律种植下去。反正占地不多,经过今年的耕作,明年需要重新开垦的土地将大幅减少。初次开垦的难度固然大,但种过作物的土地则容易得多,稍加挖掘便能松土。无论是其他种类的种子,还是稻种抑或是麻籽,宋遥都欣然接受。尽管这些种子在部落中并不匮乏,但长期单一品种的种植难免会影响未来的产量。如果能将不同地区的种子进行融合,往往能实现优势互补。毕竟,各个部落的地理环境差异显着,即使是同一种作物也会存在细微的差别。宋遥的初衷,不过是取长补短罢了。除了关乎生计的种子,宋遥还希望各部落能协助寻找矿石。秋收过后,他特意叮嘱外出的人员带回一些石头,然而至今仍未有任何收获。虽然找回了各式各样的石头,但无一可用,至少都不是真正的矿石。随着部落农事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农具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现有的木制和石制农具虽能勉强应付,但其短板显而易见。此外,部落中的武器也亟需用金属进行升级。如今,部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工具的改进和升级成了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宋遥心中早已盘算许久,上次寻盐之旅一无所获,他便意识到部落所能触及的区域实在有限。如今,他灵机一动,何不联合周边部落一同寻觅?只需多加留意,搜集些特殊石头,对日常狩猎与采集并无大碍,仅需稍增负重罢了。他提出的交换条件更是诱人至极,令各部落难以抗拒。同等体积的石头,宋遥愿以双倍乃至更多的食物或盐巴作为回报。对那些部落而言,随手捡石便能换取生活必需,这笔买卖无疑是稳赚不赔。况且,部落现今物资充裕,宋遥这点“慷慨”之举,不过九牛一毛。苍狼部落如今底气十足,大可拍胸脯宣称“咱家富足,换石无忧”。然而,宋遥并非愚善之辈,他精明地设下规矩,以防那些未经世事的原始人钻空子。石头的尺寸、重量均有明确限制,同种类型的石头不得重复交换,绝非如种子般来者不拒。宋遥深知,早日寻觅到合适的金属矿,部落的进步方能迈出关键的一大步。同等形状的农具,若以金属铸就,其效率远胜于石制或骨制工具数倍。即便今年收割水稻时已选用极为坚硬的石头,且每件工具皆经细致打磨,但使用不过半日便需重新磨砺方能继续。若换作金属工具,此类烦恼便可一扫而空。无论是铜、铁,亦或是其他金属,皆能引发质的飞跃。历史上,正是金属农具的普及推动了农业的蓬勃发展。宋遥对金属的憧憬,自穿越之初便已萌生,尤其随着随身携带的金属工具日渐磨损,加之部落条件日趋成熟,寻找金属矿的时机已然到来。一旦备足耐火砖,后续无论是搭建砖窑还是提炼金属的窑炉,皆非难事。宋遥对金属的获取志在必得。他从未奢望能一举发现巨型露天矿藏,只需暂时满足部落所需即可。只要成功迈出第一步,后续进展便会相对顺畅得多。青铜文明在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即便在后世,仍能窥见其数千年前辉煌的余韵。如今,这一文明的序幕将由苍狼部落缓缓拉开。肩负着这一历史使命,狼商和狼贸带领五名族人踏上了第二次贸易之旅。此次,他们计划在目的地部落直接进行物物交换,以期带来更为直观且强烈的交流冲击。毕竟,在去年的相亲大会上,这种方式已初见成效,众人对此记忆犹新。相较于其他获取资源的方式,物物交换无疑最为简便,投入少而风险低,最终的收益却颇为丰厚。:()回到原始搞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