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在石头上刻字是什么神话故事 > 106 高禖神(第1页)

106 高禖神(第1页)

106

高禖神

“高禖”即媒神。媒与禖同音。《说文解字》释读:“禖,祭也。”高禖为帝王祀以求子之神。《礼记·月令》仲春之月:“玄鸟(燕子)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汉代郑玄注:“高辛氏之出,玄鸟遗卵,娀简吞之而生契。后王以为媒官嘉祥而立其祠焉。变媒言禖神之也。”清代王引之《经义述闻·礼记上》以为高者“郊”之借字,古音高与郊同。

古代帝王求子所祭的神、高禖祠等都在郊外,故又称“郊禖”。《诗经·大雅·生民》:“以弗无子。”毛传:“弗,去也;去无子求有子,古者必立郊禖焉。玄鸟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郊禖。”郑玄笺:“姜嫄之生后稷如何乎?乃禋祀上帝于郊禖,以祓除其无子之疾而得其福也。”

以上说明,在最初的造神运动中,“高禖”并非一般的男女婚配之媒神,而是为了解决帝王无嗣。帝王没有儿子,统治不能继续,怎么能够嫡传呢?只是这种神职,后来有所变化,其对象已不同,连名称也有所区别。

《周礼·地官》有“媒氏”:“掌万民之判(半),凡男女,自成名(婴儿出生三月命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中春之月,令会男女。”已经规定了若干条例。关于“万民之判”,郑玄注说:“判,半也。得耦为合,主合其半,成夫妇也。”在汉代画像石中,有所谓“高禖”神的两旁,立有男女者,可能属于这种情况。

汉代人所想象的远古人,也包括汉之前的有关文献,为了显现其古,多说成半神半人,有的画成“人首蛇身”,但不全然如此。以伏羲和女娲最典型,不但将这两位远古的“人皇”刻画成人首蛇身,并且使两个蛇身绞缠在一起;两人分别手持圆规与矩尺,表示“初建王业”和“补天造人”,也即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还有的为了表示两人的伟大,让他们分别托着太阳和月亮(“日轮”和“月轮”)。在远古的传说时代,各种传说的流传不可能成为一个系统,甚至产生矛盾,这是不能责怪古人的。其中有一说,伏羲女娲是兄妹婚,因为大洪水后无人,必须传代于后世,女娲并用“黄土造人”,即现代的我们。可见他们不会有无嗣之忧,决不会去请求高禖的帮助!

高禖神

左图:1972年河南唐河县南关(针织厂内)汉墓出土(西汉晚期)。右图:1933年河南南阳市区出土(东汉时期)。

画像石中的人首蛇身形象,绝不能简单化地笼统称作“伏羲女娲”。但请注意,在不少伏羲女娲的图像中,不是还有不少的大大小小的人首蛇身者吗?况且,有的造型也已起了变化,有的人首蛇身在两旁长出了两条腿,中间的蛇身变成了一条长尾巴。可见画像中的人物形象并不是统一的。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文献中的黄帝也是“人首蛇身”,只是很少见于画像石上。现代人认为的“嫦娥奔月”是美丽的,但在画像石中也是一条蛇身子;直到唐代,李商隐还说“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本书选了两个图例,一个是西汉晚期的,一个是东汉的。两者相距有年,但同是出土于南阳地区。前者的画面,在高禖两边的二人已有腿,手中所举之物似是写有姓氏的标牌,证明两姓不同,可以通婚。后者的画面,在高禖两边的二人拖着蛇身,相互揖敬,表示为合婚庆幸。在这里,汉朝人之所以将婚配者画成人首蛇身,无非是说明这是古老的传统,远古人的习俗。但两者所载的书上,其说明不妥,在此提出商讨,可否斟酌,以就正于读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