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也化妆?据说写《七步诗》的曹植不化妆不见人。
最早关于男子修饰容颜的记载大概可以追溯到汉代,据《汉书》记载,汉代流行在公务员的帽子上插鲜艳的羽毛,脖子上傅上白粉,称为羽林郎。古代的公务员毫无疑问都是男子,那个时候,女子是不能出来工作的。
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图中人物峨冠博带,秀美飘逸,可见“魏晋风度”。
实际上,在儒家文化中,仪容与人格理想是相联系的。君子待人接物时必须注意仪容的修饰。仪容不整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是不讲究礼仪的表现,这样的人很难立于天地间。儒学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思想根基,儒家的仪容观也被广泛接纳。实际上,仪容整洁是古代官员的一项考核指标,所以历代为官的男子,基本上都比较重视仪表。但士人们像女子一样化妆打扮,却并非社会的主流,除了在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的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玄学的流行带来审美观念的改变,当时人物品评之风盛行,品评的范围包括个人的品行、姿容、才情、言谈、气质等各方面,尤其讲究美丽的容貌和潇洒的风度。当时很多名士追求的是女性化的美,他们涂脂抹粉,身着华服,有的人甚至到了不化妆就不见人的地步,传说大才子曹植就是如此。秀美的姿容、旷达的个性,华彩的文章以及由内散发的飘逸气质,使魏晋时期的男子呈现出独特的气韵风度,后世称之为魏晋风度。
此后,随着儒学重新成为思想主流,儒家的仪容观也成为士人的仪表规范。君子追求仪容整肃,待人接物沉雅自然,服饰不过分华丽耀眼。化妆,则是女子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