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基本靠抄?古代有书店可以买书吗?
在纸还没有发明出来之前,书籍一般都是刻在竹简或写在布帛上,用竹简制作的书十分沉重且不便于携带,布帛书虽携带方便,但是成本十分昂贵。因此,当时书籍并不能被一般人所拥有,社会上也没有专门的书店。当时的书籍主要是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也就是说前人将书的内容背诵下来再教给后人。
我国最早的书店始于西汉。当时的书籍以竹木制成的简策居多,读书人要想得到书籍,最初只能靠从别人那里借书抄录,而且主要用于自己读,并不用于交易,后来逐渐出现了相互交换手抄经书复本的图书交易市场。随着书籍供求需要的日渐增多,就出现了专门出售书籍的书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商业的日益繁荣,汉代开始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商业城市,这为书店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另外,东汉时出现了造纸术,由于纸比较便宜且便于书写和携带,所以从那以后,纸质书也多了起来,随之各地的书店也逐渐多起来。《后汉书》就明确记载了东汉思想家王充早年家穷买不起书,他就经常逛洛阳的书店,看到想要的书,看一遍就能记住,所以最后成了一个博学的人。可见,在当时的大都市里,书店中的书籍品种较多。到了唐代中叶,因刻版印刷术已经兴起,书店更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