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究竟“怪”在何处?
郑板桥原名郑燮(xiè),号“板桥道人”,所以人称“郑板桥”。他是“扬州八怪”中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人物,原因或许就在于他的“怪”。
其怪之一,是其书画。郑板桥以画竹石著称,但是他的书法更具特色,自称“六分半书”。所谓“六分半书”,其实是相对于“八分书”即隶书而言的。因为郑板桥的字既有些像隶书,又有些像楷书,时不时还掺杂了行草书的笔意,甚至把画兰竹的笔法穿插其中,各种在别人笔下不可能出现的用笔组合在他的笔下大量出现,而且每个字大小不一,字与字之间疏密错落,让人瞠目结舌。他很得意地称自己的书法为“乱石铺街”,这种书法确实是前无古人的。
其怪之二,是其为人。他一生仕途并不顺利,虽然不到二十岁就中了秀才,但是直到四十岁才中举人,中进士则是四十四岁的事了。这正好横跨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所以郑板桥不无自嘲地称自己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而考中进士之后,他也只是做了七品县令这样的小官,最后还因为赈(zh-n)济灾民、得罪上司而被罢官。
但无论如何之“怪”,都是立足在郑板桥人格的傲岸孤高之上。这种人格在他的一首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因此,与其说郑板桥“怪”,不如说是他个性强烈而显得与众不同。无论是当官时关心百姓的疾苦,还是作画时放任自己的性情,郑板桥都不失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独立的人,这并不是用一个“怪”字能够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