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数学为什么叫算术?
我国古代的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比如测量土地、商业计算以及预测天象等。我国古代把数学叫“算术”,又称“算学”。
“算”这个说法与古代一种记数工具—算筹有关。算筹是用竹子做成的长约十几厘米的小棍,将这些小棍按照不同的位置组合摆放,就可以表示各种数字,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在春秋时代这种工具就已广泛应用,直到15世纪的元朝末年,才慢慢被珠算取代。古代的不少数学成就都是运用算筹进行计算取得的。古代数学除了狭义的计算以外,还涉及几何、代数等领域,但那时候并没有把这些领域精细地区分,因此古代的“算术”“算学”泛指一切与数学有关的知识。
“算术”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体系的标志。古人称数学为“算术”,也从侧面体现了《九章算术》的重要地位。
19世纪起,西方传教士将几何、代数等概念传入中国,于是中国人开始逐渐接受现代数学的概念。现在,我们已经普遍采用“数学”这个名称,而“算术”仅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自然数与非负分数的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