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丝绸织造技术为什么世界领先?古人掌握了哪些核心技术?
古代中国人对蚕的崇拜以及对于丝绸生产的重视,促进了丝绸生产的发展,远在商周时期,中国的丝绸生产技术就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商代的丝绸工匠们不仅会缀丝,很有可能已经掌握了并丝和练丝的技术。这个发明的意义之重大,不亚于丝织机具的发明,因为对于丝绸来说,练丝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非常重要的工序,只有经过练,把生丝上黏附的丝胶去掉,才能使蚕丝的优越性能充分显示出来,产生出有珍珠一样的光泽、柔软滑溜的手感和优美的悬垂波纹的绸子。对此,古代丝绸工匠已有充分的认识,并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一套操作程序:
因丝胶在碱性溶液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故先用较浓的碱性溶液(棣灰水)使丝胶充分膨化、溶解,然后再用大量较稀的碱液(屋灰水)把丝胶洗下来。这就是著名的“灰水练丝法”,它与木柞捶丝的“捣练法”一起,在世界上沿用了几千年。至于曝晒和水洗交替进行的工艺,后来发展成为“草地漂白法”,在漂白粉发明之前,一直是漂白各种织物的主要方法之一。
至迟到周代,染色技术也已经在丝绸生产中大量应用,《诗经》中就有许多描述丝绸美丽色彩和关于丝绸染料的诗篇。如《小雅·采绿》说的是一个妇人因丈夫逾期未归,心神不宁,采了一个上午的“绿”和“蓝”,还不满衣襟。“绿”是荩(j)草,是黄绿色的染料,“蓝”是蓼(liǎo)蓝,它的叶片里含有靛蓝,是鲜艳而又耐晒的蓝色染料。《韩非子》记载,春秋时齐桓公偏爱紫色绸衣,上行下效,结果市场上的紫绸价格飞涨,超过白色丝绸五倍。这个故事反映出当时丝绸染色已很普遍,而且人们已经十分讲究“流行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