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感谢肖逸,他坐在省报这个位置,加上他准岳父是省报副社长,消息来源广泛,让我提前获得一些重要信息。这就叫知己知彼。回了家,我就按兵不动。这是个关键时期,人事正如大河下的潜流,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暗涛汹涌。果然如此,过了八天,培训中心就举行了成立仪式。新来的张书记竟然破格出席典礼。仪式原来由孟主任主持,一下就升格为刘市长。张书记致开幕词,他没用张主任给他准备的稿子,而是即兴讲话。他用洪亮的声音说道:“同志们,我为什么要来参加这个成立仪式?就是要把培训中心办成四水的黄埔。大家想一想,我们需要一批什么样的人来建设四水?要一批具有现代眼光,较高素质的年轻干部。那么,培训年轻干部就是重中之重。年轻干部放到哪里培训?放到党校去吗?他还没有入党。那么先放到培训中心来轮训。此外,建设四水,我们同样需要一批得力的领导干部。这些人的知识水平也要不断更新。党校可以培训,但业务素质的提升,更多的要放到这里来培训。不管你多大年纪,也不管你是一把手二把手,都要到这里来加强学习。这里是我们工作的充电站。这就是我参加培训中心成立仪式的全部理由。祝培训中心越办越好,真正成为人才培养基地。”台下掌声如雷。开学典礼举行过后,按照孟主任的指示,办一期领导干部培训班。各单位选一名常务副职来参加。据说张书记的意思,就是各单位一把手都来培训四天。但刘市长说,年底了,事情特别多,就派二把手参加吧。于是,我就请了社科院的两位教授来上课。……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就接近阴历年底了。专门的培训班就暂时停止。培训中心开始规划明年的工作。一切看上去很平静。不过,只过了一个星期,市长换人了。刘市长调省水利厅当厅长,新来的市长叫邵一平。人们说这个搭配非常好,书记市长都是四十七八,正是干事业的黄金期。其他人,只有许琳琳当上了市委常委,不过仍然是妇联主席。其他领导暂时没有变化。这些领导变换,与我太遥远。我就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带谭军认识了李老。二是背后给我表哥表嫂出出主意。谭军好学,经常跑过来,加上行远也时不时来聚聚。我们三人就成了李老的粉丝。一个星期总要聚一两次,听李老谈天说地讲人生。他确实是位不错的老师。特别是历史讲得好。让我们懂得,历史是现在的过去式,是未来的将来式。至于我表哥那儿呢,我真的不要操心,因为我有个好表嫂。表嫂自告奋勇上蒸菜馆求职。理由是老公在江左当建筑工人,她在这边没事做,别的服务员发两千,她只要一千。老板高兴,觉得我表嫂长得漂亮,人又诚实,又同情乡下人进城打工不易。说表态让她实习一个月,工资一千,符合要求就加到两千。像我表嫂这种人到哪里都吃得开,于是,她就当上了蒸菜馆的服务员,开始了端盘子的生活。表嫂时不时打个电话给我,说些暗语,说有点点进步了。过几天又说,又有点进步了。我为她高兴的同时,想到了开办费的事。开办就要钱,表哥粗粗地算了一下,说要起码要十万。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盼我投资了。十万看起来是个小数,但放在1995年,对我们来说都是笔大钱。我表哥很大方,说三一三十一。你出三万,他们两口子出六万,先弄起来再说。这三万对我来说,按当时的工资水平,我只有500多块一月,加上奖金,一年不过八九千,还有吃饭穿衣应酬。一年能省下五千块就是个最大的胜利了。而且需要一个五年计划才可以还清。我把能借钱的人轮了一遍。最后是有钱的不合适。没钱的更不用说。比如旭哥。他会问我借这么多钱,是家里要建房子吗?这个谎不能撒,他与我一个地方的,还经常送我回家。其他就是汪校长,他肯定有钱,但是,我考虑到如实跟他说也不妥当。你有钱赚,也不邀上少泽。这是其一。更严重一点的就是批评我,不要去做这种事。其他就是一些要好的同事,比如闻科长家有钱,却是老婆当家,不能借。要就是去银行借。关键的是——我也不认识任何一家银行的领导,连办事员都不认识。银行要担保,谁给我担保呢?轮来轮去,只剩下两个人。一个是陈姐,她绝对有钱。也绝对会借给我。向她借钱,又不跟她外甥女谈恋爱,这个不妥吧。跟她外甥女谈恋爱,就向姨妈借钱,这个更不妥吧。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最后就只剩下一个人,师父李老。师父有钱,这个不用说,工作了这么多年,也没买新房子,更没买小车。而且儿子还在国外。一是经济富裕,二是不要跟任何人商量。不过,既然是向他借钱,就一定要跟他说清楚借钱的用途。不然,他也生疑。过了半个月,表嫂给我打个电话,暗语越来明显,说老板娘:()官场智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