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是明钧就是明钧?”
其实赵轩说出是明钧时,郑郭两人心头倒是稍紧了一下,因为两人心里清楚,
如果现在放一个明钧和宋钧在眼前,如果不借助碳14等专业仪器,仅凭一双眼也分辨不出来。
这倒不是他们了解的少,而是因为明钧太少了。
钧窑自唐就有,宋时期达到巅峰,然后延续至元、明、清,直至今天。
元钧很好鉴定,因为风格与宋钧相比变化很大,而且元时期不管是什么东西,似乎都带着一点元人那种粗犷的味道。
而明钧则出现较晚,是从明代中后期才出现,而且当时烧制的非常少,存世的就更少了。
最主要的是明钧完全延自宋的风格和工艺,甚至烧制出来的瓷器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宋明的钧窑品很难分辨。
面对姓郑的冷语,赵轩依旧不疾不徐道:
“明钧和宋钧,多少还是有些区别的。
一是胎土颜色,宋钧是以浅灰色或褐紫色,而明钧多是褐黑色,很多宋钧我们看底发现也是褐黑色,
因为那不是本来颜色,而是后期的黑色包浆浸染所致;
而且在钧窑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虽然明宋钧,都是施釉过厚,但是宋钧因为烧造工艺的原因,
整个釉面在窑中因为冷热不均,呈两个方向运动,一是受重力影响产生的从上至下运动,
其二则是釉层内壁与釉表层之间的内外运动。
所以宋钧挂釉会看出下厚上薄,且釉层颜色越往里越重,反而表面一层釉会有一种游浮的感觉。
其三,底足的斑点可能大家都会以为是宋时期的窑变,毕竟在钧窑中窑变红很多,
但这个并不是,而是铁原素受热外泄的原因所致。”
赵轩说的很清晰,但是对瓷器研究过深的人,并不会认可他这一套。
果然,他一停口,郑家朗就讥笑道:“你说的这几点,不知是哪位前辈或大师的言论?”
“我自己总结的。”
鉴定协会的几人对视一眼,都笑了起来,郑家朗则再度道:
“你说是仿品,现在又说这是明钧,赵轩,你这样的前后矛盾,强词夺理到底想干什么?”
赵轩摇了摇头道:
“郑副会长,你理解错了,我说的这是一件仿明钧,而不是它是明钧。”
“黄口孺子,也敢谈鉴定。”
郑家朗说完,看了眼郭会长道:
“我们失算了,这里居然指鹿为马,之前的鉴定我觉得权威性很有限,我看要考虑对鉴定书的使用加以限制了,
我们也要赶快走,申明这里的鉴定与我等无关。”
此话一出,连好脾气的王老也拉下脸了。
啥意思,这是将自己也否定了,就你们这些破番薯臭鸟蛋,要不是懂钻营,全凭能力,这会长的位置会轮到你们?
王老刚想站起,却被顾老按住了。
原来爆脾气的顾老,这下倒是没急,他当然也生气,不过他和赵轩的心思一样,要来就来狠的,
吵架有何用,到时传出去变成学术之争,还给这帮人脸上贴金了。
他们不要面皮,那今天索性就将他们撕个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