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此言,赵光义在心中已是彻底把赵匡胤很上了。赵光义觉得赵匡胤那自己和四弟赵廷美相提并论,那根本就是在侮辱自己。“他赵廷美算是什么东西?”因为赵匡胤的缘故,赵光义连带着连自己的四弟也恨上了,“我自己在禁军之中整整摸爬滚打了两三年,才有今天的地位,可是赵廷美不过是连禁军大门都还没进的之人,大哥拿赵廷美和自己放在一起,不是看不起自己是什么?“盐城之事我为他顶缸也就算了,他赵廷美什么都没做过,也能跟我赵光义一样并封为王,那自己这些年的拼搏又有何意义?自己当初千方百计的想跟随赵匡胤加入禁军,不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吗?如果知道这一切都来得如此容易,自己又何必费尽心血的去拼去闯,倒不如当初自己留下来照顾老母好了。”人的念头一旦在脑海中扎下根来,那么这个念头就会侵入五脏六腑,深植于骨髓之间。如今的赵光义就像如此,似乎有走火入魔之兆,他既恨赵匡胤这个大哥的一碗水没端平,明显的偏帮于四弟赵廷美。赵光义也不认真想想,当初原本是赵廷美想跟着赵匡胤出去闯闯,见见世面。而赵光义一直都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可以改变他命运的机会。所以赵光义费尽心机从赵廷美手中夺走了这个机会,当时他还充分利用赵母对小儿子的疼爱和不舍,说什么赵廷美如今还未成年,更想赵母吹嘘外面的世界如何如何人心险恶,最后赵母才决定让赵光义跟着赵匡胤一起外出,而将赵廷美留在了身边尽孝。现在赵光义知道赵廷美安安稳稳的呆在家中伺候老母,不要风餐露宿,也不用和敌人拼命,就这样舒舒服服的也能当上大宋王爷。赵光义自然心中一千个一万个不服,甚至还怪赵廷美剥夺了他在母亲尽孝的机会,当然这是借口,赵光义觉得那个能在家中安安稳稳就能当上王爷的只能是自己,不能是别人。不能不说赵光义的这种想法很有些奇葩,不过赵光义就是这般恨天恨地,甚至恨上全世界,唯独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个毛病或许是他老赵家独有的遗传,赵匡胤如是,赵光义亦如是。不过似乎赵匡胤要比赵光义好上有些,赵匡胤除了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外,至少不会像赵光义这样怨天尤人,恨上全世界。其实准确的说来,赵匡胤如此做,正是为了公平起见。在赵匡胤看来,不论是赵光义跟随自己沙场建功,还是赵廷美最后留下来照顾老母,这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或者说想赵光义想的那样有什么高低之分。所以!从赵匡胤赵站在一个大哥的角度来说,只有这次讨伐南唐有成,一次将两个兄弟封为同姓王爷,这也算是巩固他赵家的势力,赵匡胤甚至在考虑在打败南唐之后,他将老母跟小符后般一样封为太后,这样也对得起赵母多年对他的养育之恩。不得不说赵匡胤考虑得很全面,几乎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只是赵匡胤唯一没有考虑到自己这个三弟想法会如此偏激,不只恨他,还有那个一直在家中默默照顾老母的四弟赵廷美也一样被他恨上了。送走赵匡胤心腹太监之后,柴宗训将种放留了下来。赵匡胤虽然同意将柴宗训分封外放,可是赵匡胤招回三州边军,还让呼延瓒组建边军,却绝口不提重新组建边军银饷之事,看样子这事情最后还是只有落在柴宗训个人头上的份儿。如今的边关三州几乎就想不设防般,交到他柴宗训手中又有何意义?柴宗训只怕做梦都没有想到赵匡胤居然会来这么一手,所以柴宗训不得不将种放留下商讨下一步的对策。“小放!你也看到了现在的情况。”关上门来柴宗训便迫不及待的对种放说道:“他赵匡胤实在是太阴险了,一句边军不可靠,就剥夺了我们的所有军权,我猜他这么把我们分封到边关三州,也许就是想借辽人之手把我们除去。”柴宗训说完自己的判断后,很是焦急的看向种放,很想从种放口中印证自己的猜测。不想种放话还没出口,却是先一步摇起头来。“这种可能性不大。”种放说的第一句话就叫柴宗训傻眼了,“我们才和辽国进行过一场几乎可以决定一国命运的北伐之战,虽然表面看来是辽国赢了这场战争,因为他们保住了燕云十六州,可是我们彼此都清楚这是两败俱伤之局,辽国也没讨到多少便宜,尤其是辽国皇帝的皮室军也损失殆尽,辽国皇帝绝对不会再轻启战端。“他赵匡胤正是因为看穿了这点,他将边军召回自然有防范你的意思在里面,也未必没有磨练你的意思,也许他真的想看一看你这个前朝废帝有多大的本事。”听过种放的分析,柴宗训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半晌才道:“这么说来我倒是要感谢他赵匡胤一番好意了?”种放自然知道柴宗训此言有调侃的意味在里面。,!种放先是笑而不语,笑过之后才说道:“其实你也不要把赵匡胤想象的太好了,虽然把你分封回了边关三州,但你手中无兵无权,至于边关三州是何等苦寒之地,想必大家都是心里有数。“这样一来,你一个无兵无权,再加上在这么个穷地方,你每年征集到手的赋税只怕连自己的人养不活,更不用说什么扩军备战的事情。我这么一说,还认为他赵匡胤是一个好人么?”“听你这么一说,倒也符合我对他赵匡胤的一贯印象。”柴宗训点了点头,下一刻又觉得好像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好的歹的都全让你一个人说了,如果说赵匡胤真的对我们信任的话,又何必跟我们设置层层障碍,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闻言种放却是大笑了起来,回答:“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综合体,有时候矛盾的一面就会凸显出来。而矛盾在赵匡胤身上最为明显,几乎随时随地都能看得到。不说别的,就那晋王殿下你为例。“赵匡胤虽然很多时候自认为他是从世宗皇帝手中接过统一天下大任的不二人选,所以无论他最做什么都会用天下大义来说服自己;而他另一边自觉得世宗皇帝对他信任无比,他代周而立,对不起世宗皇帝,实在是于心有愧。“所以他肯定有时候有些纠结于该为天下大势杀了你;还是利用好你一方面能安抚好大周旧臣,另一方面他也不用背负谋朝篡位的恶名,顺便能让他自己心中好受一些。当然!依如今的情况看来,他倒是倾向于后者。“所以!我的陛下你也不必担心,他既然选择了美名,想当一个像刘秀般十全十美的皇帝,他就会更加珍惜他的羽毛了。更不用说盐城的时候你间接的保住了他的清誉,这才使得他对你有些另眼相看。“不过!也许在搬下分封你的圣旨的时候,他心中又隐隐有些后悔了,所以他才会跟你设置如此多的障碍,当然他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在考验你这个晋王。怎么样?我的陛下,觉得我分析的还有那么几分道理吧?”“信你才怪!说的好像跟你亲眼见到的一般?”柴宗训撇了撇嘴,嘴上说如此说着,但内心之中已是隐隐有几分相信了,“赵匡胤怎么想的我们可以先不去管他。我们到了边关三州之后,我觉得我们可以暂时先把赵匡胤放一放,主要问题可以我觉得我们可以暂时转移到边关三州的安危上来。“我记得你刚才说的是辽国皇帝不会轻启战端,辽国皇帝虽然大多时候能代表整个辽国,就像很多时候契丹便能代表整个大辽般,但也有不能代表的时候,我说的对不对?”柴宗训笑吟吟的看着种放问道。种放听得眼睛一亮,他故意留下了这个伏笔,打算后面再说的,没想到柴宗训这么快就看了出来,而且直指了出来。“你说的不错,辽国很多时候是辽国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但也有他一个人说了不算的时候。辽国不只是契丹一个部落组成,尽管契丹在辽朝中占了绝对统治地位,但有些时候也会有阳奉阴违。“辽国是一个以契丹为主要部族,但也由无数其他小部落共同组成的,辽国皇帝作为契丹的代言人,自然拥有无上权威。但是有些事情你反过来想,正是因为契丹在辽国之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同时也是因为他们拥有绝对的实力,无数小部落被排除在权利中枢之外,契丹可以拥有最肥美的草场,也可以拥有成群的牛羊。相反!被排除在权利中枢之外的人是很难拥有这些的,就比如和我们边关三州临近的草原部落。“他们没有肥美的草场,也没有成群的牛羊,甚至他们的牛羊还不够养活自己,他们属于自己的也许只有他们的一条命而已,知道这世上什么人最可怕吗?一无所有的人最可怕。”:()崛起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