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们一看就晓得是自己!
参与修路的人热泪盈眶,家里有人去修路的也具有荣焉。
其他人看到了,虽然没自己名字,但有自己村子的人或者镇上的人,也觉得高兴羡慕,怎么说都是自家地方的路,别家地方都没有这么好的路呢!
何况这路还被知县老爷夸了!
哪条路还有这样的福气?
哪个地方人还能同举人地主和大富商上一块功德碑的?!
只他们一份!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那是因为好事传的人少。
这下几个村子一个镇的人都在说,连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也特地去上一回,路过这路、看见这碑的人也在议论,没两天就传遍了整个县城。
特别是出资修了路的,知县徐兴哲不只是立了路碑,还分别做了一块匾额送给了雷栗、王员外和李举人三家,称他们为
“福善之家”。
第146章在床榻无人时
清米县里但凡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坐不住了。
大家都老老实实地赚钱过日子,你们悄不声地搞这一手?
特别是和这几人不合的,或者一想到财力家底不如自己,也没出个秀才童生子弟的王员外,都得了知县大人的匾额和青眼,这五脏六腑都不舒坦了。
没两天就有人偷偷跟知县徐兴哲递信儿,人还不少呢。
这个乡绅要修这条村县路,那个地主要那条镇路,不够银子包揽一条路的还联合起来,几个富商合伙修一条,后头再将路按出资多少进行划分,各自给修的一段起名儿。
有个老牌大酒楼的东家,在清米县盘踞了几十年做了三代人,堪称地头蛇,大手笔地揽了县大门外二十里的官道。
还很会做人。
不仅大招难民百姓来修路还多给工钱,宣称一天十文钱又包三餐,连早饭都有荤素加汤配大米饭,憋着气要把雷栗这几人的风头压下去,一枝独秀。
知县徐兴哲也很会来事,跟前温和欣慰地推心置腹一通,还在县城公告上大夸特夸,给老牌东家的那副匾额做得比别人的更大一点,提前给足了排面。
活儿都外包了。
除了匾额的钱一个子儿没花,还赚了功绩和名声。
知县大人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