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亲,这桩亲事实在不要太好!”夏小仙只是匆匆在脑子里将《三生簿》翻了翻,立刻对沈玉瑶惊呼道:“娘亲,你就算拼了全力,一定要去成全这桩婚事!”【于献陵则邑姜也;于景陵则太任也;势不马邓,席不向高。“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诚昭圣之谓也。】【这是《三生簿》上对张氏的评价,要知道这可是足足用了历史上的六位贤惠皇后与张氏做对比的啊。】【首先书中说的是,张氏可以与邑姜和太任同列。邑姜是周武王姬发的王后,太任是周文王姬昌的母亲。这两位都是西周时期贤明的王后。把张氏和这两位贤后放在同等地位,可见张氏之贤。】【其次书中说的是张氏,她的家世并不如汉明帝的皇后马氏和汉和帝的皇后邓绥,这二人都是历史上颇有建树的皇后。书中把张氏同这两位皇后相比,那是说明张氏的贡献很大但却并不专权。】【最后又说张氏在朝堂上的地位不如向、高,“高”指宋英宗的皇后高滔滔。这两位皇后都是垂帘听政的皇后。她们虽然没有称帝,但在朝堂上却总是说一不二。把张氏和这两位皇后相比,是说张氏明明有这两位的能力,但却不是独断专行。】沈玉瑶好多年都未曾听过夏小仙心声,此时忽然听到,心中倒有些激动起来。看来,张氏和夏临安的这桩婚事,那一定得想办法成全了才好。只是,临安这孩子,虽然孝敬仁厚,但也是个轻易很难改变决定的人。要想成全这桩婚事,还是得先从临安身上下功夫。翌日,夏临安散了学刚回到鹭园,就被沈玉瑶叫了过去。“娘亲,安好。”夏临安还穿着书院的道袍就过来了,虽然他身材肥胖,但五官却生得极为端正,随着年龄大些,沈玉瑶总感觉夏临安日益有种不怒而威的气质。夏小仙心中早就知道沈玉瑶的打算,早早的就跑到娘亲的房间里,就等着吃瓜。瞧着夏临安正襟危坐的模样,夏小仙忍不住嘴角向上画了好大个弧度。沈玉瑶对夏临安柔声说道:“临安,你今年多大了?”夏临安一听这话,瞬间就呆了。娘亲今日怎么总感觉有哪里不对,连这种问题都问出来。虽然疑惑晚饭,夏临安仍立刻站起身来。他走到沈玉瑶跟前,恭恭敬敬地对沈玉瑶行了个礼道:“娘亲,儿子今年满过十四岁啦。”“哦,十四岁,我怎么记得儿子应该是十五岁了呢?”沈玉瑶故作怀疑,“我真的老了?”“娘亲不老,娘亲说的对,儿子今年正好虚数十五岁!”夏临安笑笑,安慰沈玉瑶道。“既然我儿已经十五岁,也是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吧。”沈玉瑶心中暗喜,“娘亲,一定好好替你相看位好姑娘!”夏临安一时竟无言以对,只能红着脸,讪讪笑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儿子定不会忤逆娘亲。”他心想,娘亲定是心血来潮才有此一问,只需要敷衍敷衍,时间一长,估计她也就忘记了。“好哇!府中这么多孩子,还是临安最为孝顺。”沈玉瑶狂给夏临安戴高帽子。“姐姐和妹妹、弟弟们都是孝顺娘亲的。”夏临安继续顺着沈玉瑶说。“临安,那娘亲看上的姑娘,你一定不会拒绝的吧。”沈玉瑶看似随意地继续说道。“娘亲看中的,自然就是最好的,临安怎会拒绝。”夏临安不疑有他,轻声应道。估计对夏临安的回答,仍是有些不够满意,沈玉瑶又笑着问道:“娘亲想问问你,心中可已有属意的姑娘了?”夏临安圆圆的脸上,涨得通红,还渐渐露出几许尴尬。旁边的夏小仙看着这一幕,忍不住捂着嘴偷笑。“除了家中姐妹,他都不认识其他姑娘,何来心中属意?”夏小仙取笑道。夏临安浑圆的脸上,更是像极了熟透的苹果,“我只心在学业,并未旁顾。”说完后,他实在是夏小仙那调侃的目光,猛地站起身对沈玉瑶道:“娘亲,今日的功课还有些并未完成,儿子这就去补上。”说完,匆匆行了一礼,转身落荒而逃。沈玉瑶和夏小仙母女俩,竟同时笑出声来。“小仙,我还是想去看看你说的这位姑娘,到底是否真如你说的那样贤惠。”沈玉瑶虽然对夏小仙的话,从未怀疑过,但夏小仙也曾说过,那张家女儿,竟主动对夏临安示好。这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位内敛贤良女子做的事。莫非是张家有几个女儿?这事可不能错。夏小仙也并未亲自见过张家女儿,只是听自己说了姓名,得出的结论。万一是张冠李戴了呢?沈玉瑶手下的东厂侍卫们,行动速度那是极快的。当日午膳后,关于张麒家的子女信息,全部都呈报到了沈玉瑶案前。要说这张麒,只是大夏朝普普通通的一位武将,官职家世,实在也算不得显赫。而张麒的的确确育有三个女儿,因他并无妾室,所以三个女儿皆是嫡女。至于主动与夏临安示好的到底是长女还是次女,东厂也不能百分百的确定,因为张麒的长女和次女,是双生女。外貌长相两个女儿是一模一样,甚至连身形也是连亲生父母都会认错那种。沈玉瑶看完东厂的报回来的信息,心中也是犹疑不决。大夏朝京都里的普通人家,若有适龄的子女有意结亲,一般都是男方家人要寻个媒人先去女方家里,探探口风。这也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主要是防止男女两方的家眷直接接触。若男方不先派媒人,那少不了就会生出些闲言碎语。旁人都会猜是不是男女双方未经媒妁之言就有了私情,若结亲成功还好,若是不成,双方很容易结亲不成,反而结下仇怨来。沈玉瑶用食指揉了揉眉心,如今夏煜被贬,全家都是庶人,又该找哪位媒人去呢?:()母妃读我心后,全家叛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