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克波口中08年的这场金融危机,在另一个时空,可以说席卷了全世界!
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使金融市场和跨越国界的全球联系变得更加多样化。
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代了曾将零售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分开的1933年《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
投资银行承担的风险叫能会更多地转移到零售银行。
在2008年的危机中,欧洲银行受到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影响,一些银行还从美国的批发货币市场借了款。
这意味着欧洲银行的贷款对存款的依赖程度降低了,因为它们可以和美国一样获得廉价资金。
2007年北岩银行倒闭时,英国发生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第一次银行挤兑。
英国与美国金融市场关系密切,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英国也面临着系统性银行业崩溃的威胁。
那么,各国央行是否采取了足够的行动,以避免重蹈1929年崩盘的覆辙?
各国央行是否已从大萧条以及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那些经验中吸取了教训?
与弗里德曼一样,本·伯南克也是一位研究大萧条的学者。
因此,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正好由他担任美联储的主席,这才避免了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与大萧条一样,最近的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也曾出现过资产价格的飙升,但这一次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市场,而不是股市。
根据凯斯-席勒重复销售房价指数,美国房价在1999-2007年翻了一番。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住房信贷进行了大幅扩张。
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准政府企业极力地支持政府政策,即通过有效地承器品押发款,降低首村比例和提高房价收入比,让更多的低收人紧意购有往房。
诚然,此次金融危机在几个重要方面都有别于大萧条,因此20世纪30年代的经验教训或许不能全盘照搬,不过将两者进行比较仍然很有帮助。
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在《美国货币史(1867-1960)》中分析的大萧条在本质上是一场流动资产危机。
面临存款挤兑的银行需要一个强大、有力的最后贷款人以避免流动资金短缺。
在这一点上,美联储没有成功。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最大的问题是偿付能力,而不是流动性。
那些复杂而不透明的证券很难定价,其背后一系列资产的价值、质量和风险都难以确定。
因此,信贷市场无法确定哪些公司有偿付能力,哪些没有。
自然,贷款人不愿意在无法确定借款者信誉的情况下发放贷款。
这些问题大多出在投资银行身上。
美联储对危机做出了迅速的反应。
它采取了大幅降息的措施,并扩展了贴现窗口工具。
由于吸取了上次危机的教训,TAF使银行能够匿名向美联储投标,从而避免被人们视为一家陷入困境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