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笑终于起驾回京,泾县百姓泪水涔涔相送。数日之后,到达京师,立马开始推行新的国策,整个朝堂各部瞬间忙碌起来。首先是兵部,办理老卒退役之事,但是办理之后并非让老卒卸甲归田,而是把老卒的身份文书送到了吏部那边。于是,吏部也一天比一天忙碌……大唐要建设五千个镇,意味着需要五千个镇令,虽然杨一笑封赐了五千个老卒,但是这点人手远远不够满足,所以,兵部和吏部还需要共同操办更多数量的老卒退役。由于杨一笑的新政要求,建镇之后每镇需要九人,一正八副,需要四万个镇级副职,这意味着,还需要四万老卒退役。虽然退役的人数极其庞大,但是恰好符合大唐的军中现状,很多老卒已经当了六七年兵,必须征召新的兵员对老卒进行替换。尤其是此次边境之战的那些伤卒,基本上都已经落下了身体残疾,如果继续让他们当兵,绝对会拖累大唐的战力。因此,兵部和吏部联手操办,按照大唐军伍制度,大量兵卒开始退役。其中战功比较大的兵卒,纷纷从吏部领取官员告身,而原本应该按照战功发放的大量奖赏,则是趁机转化为建设镇子的起初资金,老卒们并无怨言,反而心中充满期待。没有哗变的场景,没有争执和抱怨。虽然战功奖赏被转化为建镇资金,但是老卒们恰恰是各回故乡去建镇,如果镇子建设迅速并且发展良好,吏部考核之后会给他们飞速升迁,这意味着,他们将要改变祖祖辈辈在土里刨食的身份……所以,老卒们心中只有期待和激动,至于抱怨,傻子才会抱怨。自古以来卸甲归田的老卒都很惨,落下残疾之后根本没有能力耕作田地,他们这些大唐老卒却不一样,陛下解决了他们下半辈子的归宿啊……从此以后,他们是大唐最低级的官员,虽然品级很低很低,虽然每个月的俸禄很少很少,但即便这样,仍旧要强过种田。况且,他们很多人已经没有能力种田。身体上的残疾很严重,如果归乡务农肯定要饿死。战功奖赏固然很多,但是再多也花不了一辈子,而陛下赐给官身之后,他们往后余生都能领取俸禄。俸禄虽少,能养全家,甚至如果在镇上干出了政绩,陛下肯定会给他们往上升官,因为他们都是跟随陛下起家的老卒。他们的无比忠诚最让陛下和娘娘放心。总之,老卒们满心期待,没有任何抱怨,个个都是心潮涌动。以后咱也是个官了啊!……兵部每天都在忙,毕竟涉及四万五千老卒的退役,每一个人的战功都要点算,每一个老卒都要给出安置。吏部每天也很忙,原因是兵部大佬天天盯着,凡是涉及老卒的官身下发事务,所有的吏部官员不敢有任何拖延,否则不但自家尚书会发飙,兵部那位国舅尚书大佬也会发飙,最主要的是,陛下很可能也会发火。这些退役的老卒,全是跟随陛下起家的人,其中很多人能被陛下喊出名字,甚至和陛下一起在同一个锅里吃过饭。还有,皇后娘娘是这些老卒的总教头,几乎每一个老卒都被娘娘教导过武艺,完全可以用一句师徒之情进行形容……有陛下和皇后娘娘罩着,再加上两大尚书盯着,哪个官员敢不开眼,哪个官员敢拖延?因此吏部虽忙,但却没人叫屈。况且,这件事乃是大唐的国策,他们吏部如果干的出彩,每个人都能立下一份功劳。同样忙碌的,还有朝堂户部,不但要发放老卒们的奖赏,而且要筹备建设镇子的物资,国库钱财宛如流水一般开支出去,每天动用大量的牛车往外拉钱。幸好,如今的大唐国库很有钱……虽然大唐开国之后免税一年,各地暂时都没有产生税收,但是打仗的收益够大啊,国库早就被战利品填满了。除了战争收益,还有售卖国债的钱财。国库现在真的不缺钱……大唐在国战之前发行了两笔国债,其中一笔需要和江南门阀兑换收益,但是这一笔兑换起来毫无压力,因为陛下从中原各方手里索要了四十二个州,仅仅只需要拿出三个州域的利益,便可以满足购买国债的那些门阀,剩余三十九个州,利益全是大唐的。第二笔国债,同样三千万贯,这一笔连兑付都不需要,原因是南云皇帝打算长期持有。所以,大唐的国库里现在堆满了钱财。难怪陛下有雄心要建造五千个大镇。钱多,底气足。最主要的一点,老卒们心甘情愿的同意把奖赏转化为建设资金。此次中原各方和大唐联盟对金国作战,各方在战后都要开支出去庞大的战损抚恤,虽然大唐也开支出去庞大的资金,但是这笔庞大资金被用于建设,陛下的老卒们真的是忠诚啊,连卖命钱都愿意贡献出来。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兵部忙,吏部忙,户部忙,礼部和工部同样忙……唯独一群不忙的官员,只有大唐的刑部,可惜根本没机会偷懒,因为全都被借调帮忙,于是,整个朝堂官员全都忙的脚跟不沾地。……随着时间一天一天推移,大量的老卒离开京师,一路各有远近,奔向各自家乡,渐渐衍射大唐的边边角角,开始了五千大镇的建造国策。皇宫之中,杨一笑每天都很忙碌,御书房里堆满了奏折,他每天都要批阅到很晚。连饭都是在书房之中吃的!累到没精力和妻眷们同床……但是,几位后妃没有任何抱怨。千载大业,起于脚底,媳妇们都知道,大唐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档口,一旦新的国策推行开来,国朝根基必然无比稳固,后世子孙无不受益,能让国运延绵数百年。皇后顾朝露在盯着杨一笑身体,生怕他太过操劳累出毛病,唐绣娘每天变着法儿做菜,尽量让杨一笑疲累之际有些胃口,赵明月,王幼娘,甚至连性格淡漠的珠儿,也都全副身心的在襄助。李氏门阀那位联姻的妃子,如今也已经转变了心态。女人嫁人之后一旦怀孕,心思不由自主就会转移到夫家,因此这位妃子虽然出身门阀,但是现在的心态却为大唐考虑,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天天往娘家那边递话,话里话外只有一个意思,让娘家拿钱出来帮助大唐发展。今夜,月光如水。几位妃子端着羹汤,跟在顾朝露身后来到御书房,先是帮忙收拾整理桌面上的杂乱奏章,渐渐的便开始议论起国策的事情。大唐的后宫很开明,并不限制妃子们议政,只要不是真的去干预朝政,那么杨一笑从来都不会阻拦,甚至他每天都会主动提出一些议题,让妃子们各抒己见的进行讨论。总共就这么几个媳妇,没必要隔着防着,况且妃子们每次都把孩子们带来御书房,正合适让孩子们接受政务方面的学习。今晚,同样如此…………“陛下,建镇之事真的不会拖垮大唐吗?”“臣妾最近一直在计算,越算越感觉动用的财力吓人,五千个镇,四万五千多个基层官员,以后如果年年月月发放俸禄,会不会把我们大唐的家业给掏空?”“还有,建造费用,虽然您把老卒的奖赏转化为建设资金,但是那点资金只够起步阶段的使用,如果想要继续建设,咱们现在的国库不够用……”“这是臣妾最担心的一点,原因是咱们现在没有税收,您开国之时曾经宣布,大唐将要免税一年,尤其是前不久刚刚入手的那些州域,您甚至宣布由于战乱所以免税三年。”“陛下,三年啊,连续三年没有税收,咱们大唐的国库肯定撑不住。别说是继续投入资金建设大镇,光是支撑国朝的运转都很艰难。”“臣妾,臣妾请您恕罪,臣妾多次向娘家递话求助,然而娘家那边始终没有表态,您知道的,门阀都是这样,优先考虑家族,其次才会考虑国朝……”“陛下,建镇之事真的不会拖垮大唐吗?”德妃李清瑶由于是最后嫁过来的媳妇,因此对于杨家的很多做法都忐忑,尤其是关于这次国策的施行,这位妃子是几个媳妇之中最担心的一个。皇后等人微笑不语,只是各自招呼一下孩子,纷纷道:“快点坐好,你们父皇要授课了,德妃娘娘询问建镇国策之事,你们父皇必然要予以解答,都坐好,用心听,好好学习,晚会时候要进行考核。”御书房中的孩子们连忙放弃玩耍,全都规规矩矩的坐在了小凳子上。:()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