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大唐气象豆瓣 > 第13章 凤舞大唐之长孙皇后(第1页)

第13章 凤舞大唐之长孙皇后(第1页)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二十一日,大唐长孙皇后病逝于立政殿,享年三十六岁。三十六岁,正是一个女人最为成熟、最有魅力之时。她的离世,让深爱她的太宗李世民悲痛不已。长孙皇后,小名观音婢,大名无载于史。鲜卑贵族出身,父亲是隋朝名将长孙晟,哥哥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是发小。幼年时由伯父长孙炽出面,与同为朝中权贵的唐国公李渊之子李世民媂下婚约。长孙晟去世,豆蔻年华的她在舅舅高士廉撮合下,于大业九年(613年)嫁给了比大她三岁的李世民,夫妻俩从此相濡以沫二十三载,为太宗诞下三子四女。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即位称帝,她被册封为皇后,时年25岁。长孙皇后为人娴和温顺,节俭朴素而又知书达理,经常与太宗谈古论今,很能聊到一起。但她从不干预朝政,只是在太宗为某事或某人震怒时,才恰到好处的旁敲侧击,熄灭太宗心中怒火,防止太宗做出错误决定,因此很得太宗敬重。一次罢朝,太宗怒气冲冲的返回后宫,对着长孙皇后说:“气死我了,今天非杀了这个乡巴佬不可!”长孙皇后赶忙询问怎么了,为谁发这么大火,太宗余怒未熄的说:“还不是那个魏徵,每次总在朝堂上让我下不来台。”皇后听完,默默无语的退了出去。太宗被她的动作所吸引,忘记了发火,站在原地呆呆看着。不一会儿,皇后身着出席大典时才穿的朝服缓步走出,站在太宗面前庄重施礼。太宗吃惊的问:“你这是干什么!”皇后说:“妾听说圣上英明,臣子才会忠直。现在魏徵敢当面顶撞您,不正说明您的贤明吗!”太宗哈哈大笑,愈发重用魏徵。还有一次,太宗因为一点小事迁怒宫人,要把这名宫人处死。皇后顺着他作出一副生气的样子痛斥宫人,并向太宗请求由她亲自惩罚。得到太宗允准,皇后便让这名宫人暂时躲避,待太宗火消了才慢慢为宫人讲情,救了宫人一命。在她的治理下,后宫之中从没出现过枉法滥刑的现象。豫章公主母亲早丧,皇后收养了她。不仅视若己出,甚至对她的疼爱超出了自己儿女。其他妃子生病时,她都会亲自前往探望,把供给自己的药膳拿出资助她们,后宫之中对她无不爱戴。她时常教育告诫儿子们要谦虚、勤俭,太子李承乾的乳母在皇后面前抱怨东宫物品缺少,希望皇后能奏请太宗增加一些。皇后不准,说:“当太子的,只怕德行不立、名声不好,东西少点怕什么。”太宗身患重病,很长时间没有痊愈。皇后昼夜不离左右的照顾陪侍,因担心太宗故去,她将一包毒药藏在身上,准备万一遇有不测,与太宗同死。皇后身体不好,一直患有气喘。贞观八年(634年),她与太宗到九成宫避暑,大将军柴绍突然在半夜闯进宫门,奏报有人叛乱。太宗穿好铠甲亲自出来察看,皇后担心太宗,拖着病体一直陪在太宗身旁。侍女们竭力劝阻,她却说:“圣上震惊,我又怎能安心!”结果连吓带累,以致病情加重。太子李承乾心疼母亲,劝她说:“您吃了这么多药都不见好,是不是和父皇说一下,请他赦免罪人,并且超度他人皈依佛道,或许可以得到上天福佑。”皇后说:“死生有命,不是人力所能决定。况且你父王历来不耻于佛道,怎能让他为我去做不愿做的事!如果一定要按你说的话来,那我还不如早死!”太子只得将此事悄悄告知房玄龄,房玄龄转告给了太宗。太宗悲痛难忍,准备下诏大赦,却被皇后坚决阻止。皇后病情愈发沉重,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叫来太宗与他诀别。当时恰好房玄龄因事被太宗免官,皇后躺在榻上,拉着太宗的手不舍的说:“玄龄跟随陛下很久,为人小心谨慎,做事也很周详,参与筹划的机密大事从来不曾泄露。如他没有犯下其他大的过失,希望陛下能重新启用。”太宗含泪点头。皇后接着说:“妾的宗族因沾亲带故得以享有朝廷俸禄,如果没有德行做保证,容易犯错覆亡。陛下若想为了我而保全他们的后代子孙,那就请别把他们放到重要岗位,只须让他们有个外戚身份,能入朝参谒就可以了。”“妾活着无利于人,死后也不可麻烦他人,千万不要劳烦天下为我筑陵,只须借山为坟,瓦木陪葬。”“妾愿陛下亲近君子、疏远小人,广纳忠臣建议、屏蔽奸佞谗言,减少劳役、停止游猎,妾在九泉之下也能了无遗憾。”太宗见她气喘不止,忙一边轻抚,一边示意身边侍女去传唤子女前来。皇后制止说:“不要叫他们来,看到他们悲哀,只会平添心乱。”说完这句话,皇后吃力的从衣带中取出一直深藏的那包毒药,深情看着太宗说:“当初陛下病重,妾曾发誓以死相随,不能让自己成为吕后那样的人。”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所谓大丈夫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眼见妻子在生命垂危之际,记挂最多的还是江山社稷,太宗的眼泪控制不住的夺眶而出。六月二十一日,皇后病故,生命永远定格在三十六岁。皇后曾收集整理古往今来的妇女得失,编撰了《女则》三十卷。死后,官吏将此书呈献太宗。太宗睹物思人泪湿衣襟,哽咽着对身旁近臣说:“皇后这本书足以垂范百世,朕不是不知道天命如此,伤悲徒劳无用。但只要一想起从今往后再也听不到她的良言规劝,失去了人生最好伴侣,就止不住的伤心难过!”十一月,太宗按长孙皇后遗愿,将她埋葬在九嵕山昭陵(九嵕山也叫九崚山,位陕西咸阳礼泉县),谥号“文德”。古人死后谥号通常用单字表述,只有当单字无法完整表达逝者的美行时,才会用上两个字,因此两个字的谥号极为罕见。从太宗给妻子的谥号中,足以看出太宗对皇后的敬重与追念。太宗亲自撰文刻写于石碑,文中写道:“皇后节俭,遗言薄葬,认为‘盗贼只贪求珍宝,若墓中无宝,他们盗之何用。’朕的意思也是如此。帝王以天下为家,何必在死后非要把宝物放在墓中。这次修筑昭陵工人不过百人,数十天完工,墓中器皿全用土木做成,定可使盗贼息心,生者与死者都无须负累,这种做法应让后代子孙仿效。”皇后病逝近半年,太宗让人在宫苑中修筑高台,以便能登高远望昭陵,聊抚思念之苦。一次太宗带着魏徵登上高台,告诉他昭陵的方向。魏徵眯眼看了许久,对太宗说:“臣眼神不济,看不清楚。”太宗指给他看,魏徵说:“臣以为陛下您在眺望埋葬高祖的献陵,若是昭陵臣能看到。”太宗知道魏徵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劝谏自己,大哭一场后,忍痛让人把高台拆毁。此后,太宗一直无法忘怀长孙皇后,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寄托思念之情。史载:贞观十四年(640年),太宗将长孙皇后的神主与七位祖考一同供奉于太庙。贞观十五年(641年),令高僧道宣为长孙皇后造供养经;同年,让长孙皇后次子李泰在洛阳龙门山开凿佛窟,为母亲祈福。贞观十六年(642年),令人在太平观为长孙皇后造原始天尊像,为爱妻追福。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长孙皇后第三子李治在太宗支持下修建大慈恩寺,用以缅怀母亲。寺院竣工后,太宗与李治一同组织了隆重的入寺仪式;同年,太宗令苏方士为长孙皇后造《妙法莲花经》。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四月二十六日,千古一帝唐太宗、天可汗李世民驾崩,终年五十岁。即位的唐高宗李治将太宗葬于昭陵。长孙皇后在墓中苦等十三年,终于得以再次与丈夫聚首,实现了“生同衾、死同穴”,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帝后合葬的先例。我们可以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检索,像唐太宗与长孙皇后这样伉俪情深的帝王夫妻少之又少。我一直怀疑他们是身负使命、穿越到大唐的神仙伴侣。长孙皇后相夫教子,辅佐太宗征伐四方统一海内,功成之后悄然身退。而太宗则在把隋末乱世打造成路不拾遗、四海咸宁的太平盛世后回到爱妻身旁,永久相伴再不分离!长孙皇后的容貌史书中没有交代,但从她于贞观元年(627年)所作《春游曲》中可见一斑,那时的她刚满二十六岁。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大唐气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