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曼激动地恨不得拍大腿,政坛、同性恋、第一位、被枪杀,这些组合在一起,只要拍的质量还行,最主要的是演员能演好人物,那就非常容易获奖。
这他妈每个点都踩到了政治正确上了。
这还是他不知道曹阳要给电影再“解读”一下,如果知道了,肯定会更加兴奋。
电影能拍成什么样,贝尔曼不敢保证,但在调教演员方面,曹阳就没让人失望过。
“放心吧,交给我,我保证用最短的时间搜集到足够的资料,就让这部传记电影,成为我们征服奥斯卡的开端。”
贝尔曼挂了电话,就迫不及待的行动起来。
曹阳挂了电话,就开始思考这种电影怎么拍摄。
哪怕不知道原型人物的具体事迹,但剧本还是非常容易构建的。
最简单的框架就是同性恋身份,肯定有男朋友,一般人物就因为分手,决定从政。
高尚点就因为看不惯不平事,如对待同性恋不公平,决定从政,准备改变这一现状。
竞选失败,从头再来,再次失败,吸取教训,再来一次,终于成功了。
然而,怎么可能没有转折呢?
事业成功,爱情肯定要受到挫折,人哪能一帆风顺,那就来个男朋友受不了他专注事业,从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分手。
最后肯定被多数人认同,得到支持,准备大展拳脚,然后就被干掉了……
人物传记都有个相似的模版,就像写小说一样,起承转合嘛。
最后在搜集到的事迹里,挑选出来一些,往框架里填充就行了——人生嘛,不都是这样,起起落落落落的,大抵如此。
曹阳开始动笔构建剧本框架,在答辩之前,先把这个写好就行。
同时,也开始考虑男主角的人选,总得有个大概范围。因为还没有具体资料,曹阳不知道哈维-米尔克死时多大年纪,但原版中既然是西恩-潘扮演的,年龄圈定在四十到五十之间应该没有问题。
可以让贝尔曼重点给这些人群放出消息,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大明星。
既然感兴趣,这又是容易拿奖的文艺片,肯定要降薪加盟。
有了大明星的加盟,到时候万一有了奥斯卡提名,都不用曹阳费心,只要他们的经纪公司评估获奖概率大的话,经纪公司和大明星本人绝对会自掏腰包去运作。
又过了十来天,曹阳终于迎来了他的毕业答辩。
学校对他的毕业答辩异常重视,光是在答辩小组成员的选择上,就费尽了心思。
一个拿过金狮的大导演要做本科答辩,这不是为难人嘛,校方研究这个名单就争论了好久,最后勉强凑出一个……求稳的阵容。
曹阳的答辩没有对外开放,答辩小组组长是拿过柏林金熊的谢非,也只有他有资格做这个答辩小组的组长。
不然谁坐这个位置都不能服众。
小组成员谢晓静,导演系系主任,研究生导师,教授,同时也是老司徒带过的78级的学生。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小组成员侯可明,学校副院长,青影厂厂长,导演系研究生导师,教授。这位一直是校方负责与曹阳沟通的人。
答辩秘书田庄庄,现在也是硕士生导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