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能,她看似是介于这两者中间,也不是不爱,也谈不上深爱。”
“可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她对孩子的爱有条件。”
“这其实和她本身的生长环境,和后来遭遇的事情都有关系。”乔桥敛着眉眼喝粥,其实也说不出自己对原主的指责。
鸡毛蒜皮的不顺利,人生路上的各种凄凄惨惨的坎坷,看上去很难过,可这就是正常人的生活,一不小心就会被击垮,一点小事就会崩溃。
“她在爱情上太过于不顺利,便千叮咛万嘱咐,希望孩子也对爱情避如蛇蝎。”
“她自己因为受到了一位同性恋者的伤害,便不允许两个孩子成为这样的‘怪物’,天天对着两个孩子说,同性恋怎么怎么不好。”
“她因为付出了精力,付出了金钱,付出了时间,所以想要孩子们回报给她,她所期盼的漂亮的人生,懂事的子女,漂亮的成绩,甚至是能拿得出手的炫耀,以及未来子女对她的照顾。”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她对孩子们无偿的真正的爱,但是比较少。”
“比起孩子们本身,她更想要让孩子们帮她实现,她曾经没有实现的,灿烂的人生,想让孩子们足够优秀,优秀到可以补足她心里的遗憾。”
“傲人的成绩,等到大学毕业后,让人羡慕的恋爱,幸福的婚姻,和孝顺,这是她付出自己的劳动后想要得到的。”
“其实,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她们的人生也许之前有很多糟糕的地方,就总想用孩子补足。”
“比如自己当初没有考一个好的大学,便想要孩子拼命学习。”
“自己当初没找对结婚对象,就想要插手孩子的婚姻,恋爱。”
“这不能说是一种完全不好的行为,因为有些父母也想要用自己过往的经验,给孩子们敲响警钟,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更快的到达成功彼岸。”
怨妇式妈妈(6)
“但是我们恰恰忽略了,挫折,失败,本身就是一个人想要成长的完整路程。”
“而父母能给的只是建议,而不是操控,孩子是个有生命的个体,有些事情做多了,适得其反。”
“一次次,一次次用自己的付出去压孩子,让他们听话,让他们不能反抗,这只一时有用,等到这个招数没用了,等待的就是更大的反弹。”
乔桥想起这两个孩子走上岔路的导火索。
“其实,这两个孩子,原本并不一定会走上这条路。”
“是原主每天在她们面前提起,避讳莫深,而对孩子们来说,叛逆是与生俱来的。”
“原主如果从未提过,孩子们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接触这个领域,只是听一听,看一看,仿佛是个局外者。”
“原主屡次提醒,才会让孩子们对这个群体产生好奇,甚至是反抗。”
“而林夜自杀之前,只是和网友知己聊天罢了,他压抑的家庭,让他在网上去寻找共鸣,言辞并未暧昧,所以他当时也许有点苗头,但是还没走上这条路。”
“只是原主过于担心,草木皆兵……”
“而林莹莹因为后来弟弟的去世,母亲的厌弃,母亲的恐惧,嫌弃,怪物的定义压在她身上的时候,加上她自己本身叛逆的性子,估计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和母亲作对,才走上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