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国昌踏入皇宫的步伐略显沉重,他知道,这或许是他此生最后一次以朝臣的身份面见皇帝。皇帝高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深邃而威严,注视着缓缓走近的凌国昌。“臣凌国昌,拜见陛下。”凌国昌恭敬地行礼。“平身吧,凌爱卿。”皇帝的声音平静,却透着一股无形的压力。凌国昌站直身子,微微抬头,看向皇帝,说道:“陛下,臣今日前来,是为向陛下辞行。臣年事已高,精力渐衰,恐再无力为陛下分忧,愿陛下恩准臣辞官归乡。”皇帝沉默片刻,而后说道:“凌爱卿,你在朝中多年,如今突然要走,朕心中难免有些不舍。你可知,朕初登皇位之时,你便是朕的股肱之臣,这些年,你的功绩朕都铭记于心。”凌国昌连忙说道:“陛下厚爱,臣感激不尽。只是臣深知自己已难当大任,如今朝堂人才辈出,陛下定能寻得更得力的臣子辅佐。臣如今这身子骨,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皇帝微微眯起眼睛,说道:“凌爱卿,你在朝中的功绩,朕心中有数。但你今日辞官,难道就没有其他隐情?朕可不相信仅仅是因为年事已高。”凌国昌心头一紧,赶忙回道:“陛下明察,臣绝无半点隐瞒。实是臣自觉力不从心,唯恐耽误了国家大事。如今陛下宏图大展,臣这老旧的观念和迟缓的步伐,怕是跟不上陛下的节奏了。”皇帝冷哼一声:“凌爱卿,你我之间,无需如此遮掩。朕知道,近来朝中局势复杂,各方势力角逐,你或许感到了诸多压力。但朕以为,你历经风雨,不该如此轻易退缩。”凌国昌额头冒出冷汗,说道:“陛下,臣不敢。臣对陛下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二心。只是臣自觉才疏学浅,面对如今的复杂局势,实难应对自如。”皇帝站起身来,走下龙椅,踱步至凌国昌面前。“凌爱卿,你即将离开朝堂,今日不妨与朕坦诚相谈,说说你对这治国之道的看法。朕也想听听你这位老臣的肺腑之言。”凌国昌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陛下,治国之道,在于以民为本。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方能长治久安。轻徭薄赋,使民得以休养生息;兴修水利,保农耕之丰饶;重视教育,开民智以育贤才。再者,律法需严明公正,不可有丝毫偏颇,方能使百姓敬畏,社会有序。”皇帝微微点头:“这是常理,朕自然知晓。但具体该如何施行?若遇天灾人祸,百姓颗粒无收,又当如何?朕也为此事烦恼啊。”凌国昌接着说道:“陛下,灾年当开仓赈济,减免赋税,组织百姓自救。同时,可鼓励富户施粥捐粮,共渡难关。还应提前筹备物资,以防灾害之突发。再者,可派遣能臣干吏前往灾区,监督赈灾事宜,确保粮款发放到百姓手中。”皇帝沉思片刻,说道:“可若有官员贪墨赈灾之粮款,又该如何处置?朕对此等恶行深恶痛绝。”凌国昌说道:“陛下,此等奸恶之徒,必当严惩,以正国法,以安民心。不仅要追回赃款,更要处以重刑,以儆效尤。且应建立严格的监察制度,以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皇帝说道:“那对于边疆战事,又当如何应对?是战是和?朕每每为此事难以决断。”凌国昌拱手道:“陛下,当权衡利弊。若敌国挑衅,侵犯边境,自当奋起反击,保我疆土;若可通过和谈解决争端,避免生灵涂炭,亦不失为良策。但无论战和,皆需以国家利益为重,切不可意气用事。同时,要加强边疆防御,训练精兵强将,使敌国不敢轻易来犯。”皇帝微微颔首,又问道:“那对于朝内党争,爱卿有何看法?朕对此颇为头疼。”凌国昌说道:“陛下,党争易使朝纲混乱,人心惶惶。当明察秋毫,分辨是非,抑制党争,使群臣一心为国家效力。对于结党营私之徒,要果断处置,不可姑息纵容。还要广纳贤才,平衡各方势力,使朝堂保持清明。”皇帝笑了笑,说道:“凌爱卿,你这话未免太过理想化。这世间,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一心为公?朕以为,只要能为朕所用,为国家谋利,即便有些私心,也可容忍。”凌国昌惶恐道:“陛下,如此一来,恐会使朝风不正,长此以往,非国家之福啊。人心不足蛇吞象,若放纵其私心,必成大患。”皇帝双手背后,目光坚定地说道:“凌爱卿,治国不必拘泥于小节。朕要以势取胜,掌控大局,引导大势。只要大势在朕手中,些许瑕疵不足为惧。朕自会权衡利弊,把控全局。”凌国昌说道:“陛下,可若因小失大,积弊成疾,恐难挽回啊。治国犹如烹小鲜,需谨慎细微,不可大意。”皇帝说道:“凌爱卿,你太过谨慎了。朕自有决断,能分辨轻重缓急。就如这用人之道,朕不看重其过往之小错,只要其能为朕成就大业,便是可用之才。”凌国昌无奈地说道:“陛下圣明,但愿陛下能驾驭得当,使国家昌盛。但臣仍担忧,如此用人,恐难以服众,导致人心离散。”,!皇帝说道:“凌爱卿,莫要再担忧。朕心中有数,自会把控分寸。朕相信,只要手段得当,必能使群臣为朕效力,国家繁荣昌盛。”凌国昌说道:“陛下,臣衷心希望陛下的治国方略能够成功,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只是臣愚钝,始终认为治国当以仁德为本,以公正为基。”皇帝说道:“凌爱卿,你的观点朕会斟酌。但如今局势多变,朕不得不采取一些强硬手段,以稳固朝纲,开拓疆土。”凌国昌再次行礼:“陛下雄才大略,定能成就一番伟业。臣告退,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转身走回龙椅,坐下后说道:“去吧,凌爱卿,朕会记住你的功绩。”凌国昌缓缓退出宫殿,回首望了一眼那巍峨的宫殿,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从此刻起,他将告别这风云变幻的朝堂。出了皇宫,凌国昌坐上马车,思绪久久不能平静。皇帝的那番以势取胜、不在乎细节和臣子忠诚的言论,在他心中不断回荡。他不知道这究竟是皇帝的英明决策,还是过于冒险的治国方略。但他已离开朝堂,这一切都不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回到家中,凌国昌独自坐在书房,回想起自己一生在官场的起伏,不禁长叹一声。他希望皇帝能够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让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但同时,他也为未来的局势感到一丝隐隐的担忧。凌国昌的离开,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了一块巨石,朝局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新的势力划分与重组在缓慢而又微妙地形成。权力的天平在悄然倾斜,利益的交织与纷争愈发复杂。然而,这一切的风云变幻和贾瑀的关系并不大。他入朝时日尚短,资历尚浅,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之中,还不足以拥有足够的影响力去建立自己的派系。但尽管如此,扳倒凌国昌这一事件,对贾瑀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他深知,随着凌国昌的倒台,曾经针对自己的危机也自然而然地解除,这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这一天晚上,贾瑀带着满心的欢喜回到府中。他的脚步轻快,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走进房间,看到薛宝钗正坐在桌前,烛光映照着她美丽的脸庞,显得格外温柔。贾瑀迫不及待地走到薛宝钗身旁,一把将她拥入怀中,兴奋地说道:“夫人,今日真是个大喜的日子!凌国昌倒了,咱们的危机解除了,往后的日子定能安稳许多。”说着,便想要与薛宝钗亲热一番。薛宝钗却微微脸红,轻轻推开了贾瑀,眼中带着一丝羞涩和嗔怪:“夫君,莫要这般急切。”贾瑀一脸疑惑,不解地看着薛宝钗。薛宝钗低下头,双手轻轻绞着衣角,声音如同蚊蝇般细小但却充满喜悦:“夫君,妾身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我我已有身孕了。”贾瑀听到这个消息,先是一愣,随后脸上绽放出无比灿烂的笑容,眼中满是惊喜和激动:“真的?这真是太好了!这是天大的喜事啊!”他再次紧紧拥住薛宝钗,声音都有些颤抖:“夫人,辛苦你了。从现在起,你可要好好保重身子,我定要让你和孩子过上最好的生活。”薛宝钗靠在贾瑀的怀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夫君放心,妾身定会小心护着咱们的孩子。”贾瑀兴奋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要当父亲了,我要当父亲了”夜已深,烛光摇曳,屋内的喜悦气氛却丝毫不减。贾瑀和薛宝钗相视而笑,憧憬着未来孩子的模样,期待着新生命的降临,为这个家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红楼之万人之上